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签字”作为学校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是密切家校之间关系的重要沟通方式,是家长和教师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途径。本文透过对“家长签字”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去探析目前家校合作的困境。家校合作应是丰富化、平等、双向交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活动,但是在技术理性的影响之下家校合作被“扭曲”了,结果家校合作变得被“工具化”、“模式化”,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中,只是追求“数量”和“规格”的达标。 基于对以往研究不足的反思和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论文以“家长签字”为切入点,运用知识分析的方法将家校合作这种动态变化的对象作为“文本”对其进行分析,着眼于家校合作背后所隐藏的不同知识观,对这些不同的知识观进行“微观”分析。通过研究在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权力机制的运行和对人无形的规训,进一步去揭示家校合作中互相“博弈”的不同知识观所产生的机制。本文的研究是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以期将真实的“家长签字”及家校合作的情形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某种霸权知识的控制,“家长签字”已经远离人们的期望,微观权力渗透到家校合作的方方面面。当家校合作被运用成一种控制人的工具时,我们身处其中的个体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模式化了的家校合作、模式化了的人。 因此,需要克服技术理性和科学知识对家校合作的规训,改变家校合作的固化模式,创立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家校合作应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只有当教育重新回归到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