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有力地宣传抗战,河北武强、延安鲁艺革命根据地以及大后方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们,以刻刀为武器,结合时下抗战主题将中国传统门神画加以改革,创作了一系列抗战门神版画,张贴于家家户户,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政治宣传、动员大众的宣传工具,烘托出了“人人抗战,匹夫有责”的社会氛围。以抗战政策为指导路线的抗战门神版画,在传统门神格式基础上不断丰富新内容、新题材,表达了民众救国图存的祈愿,坚定了抗战胜利的决心,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信念。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民间文化在社会历史背景主导下,衍生出的视觉文化;亦是一种在“政策美学”思想影响下以民间艺术形式为审美的大众文化;还是新年画形成的开端,确立了新门神的范式,对当时乃至后期的年画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搜集的十余幅抗战门神版画进行深入探究,从它的产生缘起、图像特征、艺术语言及其影响四个部分进行论述,探究抗战门神版画的艺术特征,剖析图像与社会文化、政治因素间的联系,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观念与深层次精神内涵。第一章对抗战门神版画的发展概况和产生背景进行总结梳理,探究抗战门神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分别从形象姿态、服饰装饰、武器道具、背景文字四个方面对抗战门神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对图像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结合传统门神的特点,对抗战门神不同于传统门神的创新点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究;第三章从抗战门神版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创作技艺,四个不同艺术语言的角度探究其艺术特点;第四章对抗战门神版画产生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进行论述,探究其社会文化内涵,进一步建构抗战门神版画与抗战文化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