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长沙市某三甲中医院神经内科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组,艾灸组、耳穴组、联合组,每组32例。在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艾灸组给予艾灸疗法,耳穴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联合组给予艾灸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持续干预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血压、血脂、中医证候积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的改变情况。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试验前后组内比较,服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所有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干预前,三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三组患者SBP、DBP、脉压、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干预后,三组患者SBP、DBP水平与各组干预前比较均下降(P<0.01);三组SBP、DBP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耳穴组与艾灸组(93.1%>85.7%>78.6%),且三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后,三组患者在眩晕、头痛、头如裹、身重困倦及总分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三组患者在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身重困倦、食少、失眠及总分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艾灸组与耳穴组(96.5%>82.1%>71.4%),且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水平:干预后,三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HDL-C、LDL-C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干预后,三组患者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总分显著高于艾灸组与耳穴组(P<0.01);三组量表在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睡眠状况、生气与活力、人际敏感、敌对6个维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艾灸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降低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艾灸疗法及单一耳穴贴压法。(2)艾灸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优于单一艾灸疗法及单一耳穴贴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