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有关规定,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常存在一些疑问和分歧。2001年4月5日,“两高”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解决了部分问题,但疑问与分歧依然存在。为此,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中的一些典型、复杂而易引起分歧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引 言:通过对现阶段制售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分析总结,探讨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重大意义。第一章: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全面分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对构成特征的认识上的分歧与争议。第二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犯罪对象的研究。本章分析探讨了作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对象的伪劣商品的内涵与外延、伪劣商品与伪劣产品两个称谓的关系、伪劣产品称谓中的“产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所称的“产品”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划定伪劣商品的方法与依据。第三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本章总结分析了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主观要件认定的争议与疑问,并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八种生产、销售特定的伪劣商品犯罪的主观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四章:销售金额的理解和确定。销售金额的确定是认定和处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重要一环,本章通过对现有关于销售金额的理解和认定的争议意见的分析,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打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 — — 的现实需要,提出了理解和确定销售金额的方法。 第五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未完成形态探析。本章紧紧围绕我国 刑法关于犯罪形态的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打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的 实际,提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见解及认定未完成形 态的方法。 第六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分。本章对如何区分.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与制售假冒商品犯罪、诈骗犯罪、非法经营罪、危 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结束语:简要回顾归纳了全文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