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瘀毒病机理论的化瘀止痛散外敷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60例使用化瘀止痛散外敷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验证中药外敷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传统中医疗法与西医药物联合治疗癌痛的可能性,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化瘀止痛散组)30例给予化瘀止痛散外敷联合阿片类止痛药治疗,对照组(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外敷联合阿片类止痛药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评分、总体疼痛缓解率、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疼痛影响的评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本试验共纳入60例患者,化瘀止痛散组30例,安慰剂组30例进入统计学分析。
  1.疼痛强度评分:滴定完成后,两组NRS评分均下降,化瘀止痛散组NRS评分(3.10±0.66),安慰剂组NRS评分(3.33±0.5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天结束后,化瘀止痛散组NRS评分(1.23±0.82),安慰剂组NRS评分(1.90±1.12),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化瘀止痛散组的疼痛强度较安慰剂组下降。
  2.疼痛缓解率:两组患者治疗7天结束后,化瘀止痛散组的总体疼痛缓解率90.0%,安慰剂组80.0%,经统计学分析,P=0.083(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24h羟考酮用量滴定后与试验结束后进行比较,化瘀止痛散组减少(3.83±5.85)mg,安慰剂组减少(0.50±9.04)mg,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化瘀止痛散组试验7天羟考酮的口服总量为(365.33±52.62)mg,安慰剂组为(424.00±69.50)m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爆发痛情况:治疗7天过程中化瘀止痛散组爆发痛次数为(2.23±1.07)次,安慰剂组为(2.87±0.94)次,经统计学分析,P=0.023(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化瘀止痛散组爆发痛次数较对照组少。
  5.疼痛影响的评估、生活质量评价:两组试验前后疼痛影响的评估各项分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试验前后的差值试验组(-12.00±7.14),安慰剂组(-6.33±5.56),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瘀止痛散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安慰剂组。
  6.安全性及不良反应:①对于阿片类常见不良反应,以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最为常见,经统计学分析,化瘀止痛散组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对于头晕、嗜睡无统计学意义。②皮肤不良反应:化瘀止痛散组出现2例轻度皮肤不良反应,安慰剂组出现1例轻度皮肤不良反应,经分析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同时使用化瘀止痛散外敷可进一步减轻疼痛,疼痛缓解率可达90%,减少爆发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瘀止痛散外敷安全有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总使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片类药物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采用隔“温消散”灸脐法和隔淀粉灸脐法进行治疗,观察两者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最大结节直径的影响,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隔“温消散”灸脐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作用机理,为中医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提供思路,为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纳入6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选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患者分为隔“温消散”灸脐组(治疗组)和隔淀粉灸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对于早期先兆流产伴有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SC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丰富肾虚血瘀型先兆流产的中医治法,为补肾化瘀法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中药寿胎丸加味合西药(黄体酮注射液+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固肾安胎丸合西药(黄体酮注射液+地屈孕酮片)治疗。用药14天后,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前调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对临床症状、激素、妊娠结局情况等的影响,希望探索出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来辅助IVF-ET。  方法:选择就诊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妇一科,并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符合纳入标准的DOR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予补肾
目的:齐鲁脏腑推拿疗法是我科常用的脏腑推拿疗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齐鲁脏腑推拿疗法,本课题应用该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CFS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引入肝郁脾虚症状分级量化表和多维疲劳量表(MFI-20)从中西医两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进而探讨齐鲁脏腑推拿治疗肝郁脾虚型CFS的疗效机制,从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无创、有效、易为民众接受的中医
目的:通过比较火针联合穴位埋线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风热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明确火针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维A酸乳膏和转移因子胶囊),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穴位埋线疗法(大椎、肺俞、曲池、血海、足三里、疣体局部),治疗6周后,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治疗
学位
目的:对早醒型失眠症进行客观化中医五神之“志”要素量化评定,依据评定结果给予中医五神辨治方案,观察中医五神辨治方案治疗早醒型失眠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运用前期研制的中医五神要素评定量表对早醒型失眠症患者进行量化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方案,试验组给予中药联合中医心理疗法的五神辨治方案,治疗周期为4周。
目的:通过观察天麻牛膝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肝阳上亢、肾气亏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在降压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  方法:将80例来自于济南市中医医院高血压科门诊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降压治疗,即厄贝沙坦片每日早晨口服1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日早晨口服1片,治疗4周后,血压未达标者,厄贝沙坦加量至1日2片,
目的:通过对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梳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的有效中药复方组成,归纳总结用药规律,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进行临床病例观察。  方法:系统检索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数据库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计算机检索的同时合并手工检索。根据纳入、排除
目的:通过探讨ADAM33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的重要中医病机“肾虚质”寻找现代医学遗传学病因的依据。  方法:使用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400例哮喘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ADAM33基因rs2787093、rs512625、rs598418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A
学位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运用消渴丹参饮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并通过对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白蛋白、血脂、心电图、心绞痛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  方法:选择符合临床研究要求的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在实验过程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