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栓塞后综合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48例。按照下列条件:病例此前均未接受任何其它治疗;病例满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1~3级,筛选其中80份病例。根据手术选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分成四组。A组23例,予喷他佐辛0.6-0.8mg/kg静推后,丙泊酚0.5-1mg/kg饱和量静推诱导麻醉,待患者意识丧失,睫毛反射消失后予丙泊酚4-6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麻醉。维库溴铵0.11mg/kg静脉注射后经口插入喉罩、成功后固定好喉罩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即静脉全麻联合喉罩机械通气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B组14例,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同前,插入气管导管后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即静脉全麻联合气管导管机械通气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组21例,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同前,保留自主呼吸,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即静脉全麻自主通气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组22例,予腹股沟区2%利多卡因5ml局部侵润麻醉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即普通局麻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监测四组患者手术前中后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情况;记录四组手术操作时间及通气管辅助通气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观察术后疼痛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及术中DSA图像质量情况;其中疼痛采用VAS评分标准评分,恶心、呕吐采用WHO规定标准评分,DSA图像质量采用通用的DSA图像质量评分标准评分。 结果: 1、A、B、C、D四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血压、氧饱和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分别与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术中氧饱和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A、B、C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入通气管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A、B、C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与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A、B、C、D四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呕吐,A、B、C三组患者术后呕吐程度分别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A、B二组患者术中 DSA图像质量分别与 C、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的栓塞综合症,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其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自主通气的患者术中DSA图像质量稍差;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气管导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因插管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机械通气的患者无论是术中DSA图像质量还是插管引起的并发症比应用前两种麻醉方式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