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这个全民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下,媒体已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我国的投资者越来越成熟,作为“第四方权利代表”的媒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得到了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本文则以资本市场中长期存在的异象——应计异象为切入点,研究了我国媒体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应计异象是否存在于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中?如果存在,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又能否降低应计异象呢?这些问题在理论界尚存在着分歧,本文也正是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研究。 本文以沪深300的上市公司从2007到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在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采用限定关键词的方式手工搜索的新闻媒体报道数目为媒体报道数量的代理变量,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中应计异象的存在性以及媒体报道对应计异象的影响等问题,并采用Heckman两步法解决了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的选择性偏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企业会计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来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持续性强于会计应计。第二,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显著的存在着应计异象。第三,新闻媒体的报道可显著降低我国存在的应计异象。第四,我国的投资者只是对会计应计进行了错误定价,但并未低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上述实证研究对不断完善我国媒体的外部发展环境及其自身的影响力以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