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2001年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4300亿美元,并且自1993年起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然而,自80年代后期,我国尽管保持了贸易和资本项目的较大顺差,但却出现了结汇减少、售汇增加、外汇储备十分有限的现象;这让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同时期的南美。80年代,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债台高筑,同时外汇的短缺又使其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经济学家分析原因发现,在这些国家公共部门外债增加的同时,私人资本持续大量外流。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资本的大量外逃使得中国成为继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本文通过1991-200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结合这十年的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回归分析和因子旋转,探讨资本外逃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认为,资本外逃从动机上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这些资本外逃时主要考虑国内外利率、汇率、税收政策的差异,如果没有这种差异,则这部分资本外逃会消失。另一部分资本外逃是以资产保值为目的,这部分资本外逃时不考虑国内外税收政策的差异,它必须先到国外获得合法的身份,才考虑再投资的问题。这种再投资可能会重新投入中国,也可能永远地消失在国外;这部分资本外逃主要以贪污、受贿等各种违法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致。这两种情况本文都会考虑。关于研究方法,对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考虑用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等理论做理论和实证分析;对第二部分,如果资产仅仅是保值为目的,那么所有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和数据的实证都变苍白无力,因为只有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如果这一前提被打破,研究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本文没有数据也没有适用的理论,只能用博弈论对资本外逃时的心理状况做简单的描述。本文预计,资本外逃主要是第二种动机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外逃主要考虑保值,然后才是增值的问题。由此,本文认为,仅仅考虑经济学的常用指标如利率、汇率等不能揭示资本外逃的根本原因,而要从资本外逃的产生根源探究,灰、黑色收入是主要源泉。要想真正缓解这一让人头痛的问题,就要疏淤堵漏,从立法等方面加强监督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