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睦邻关系营造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oos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流动人口聚居的H社区,因其人员构成复杂且更替频繁,居民之间缺少一定的互动和往来,对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较低。2008年,H社区开始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城市更新带来的“社区解体”,使旧有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支持体系崩塌,更加剧了社区的邻里关系走向疏离。后经“社区重组”聚集在一起的居民,也因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大不相同,而很难融为一个社区共同体或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各项事务之中。如何拉近邻里关系、凝聚社区力量,成为当前H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党和国家呼吁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区营造因其在动员居民参与、培育社区内驱力、实现社区持续发展上,走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新道路,而迅速流行起来。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也凭借其独特的专业优势,正成为社区营造的中坚力量。因此,将社区营造理念与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结合,共同致力于H社区邻里关系的改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流动人口聚居社区邻里关系淡漠的问题较普通城市社区更为严重,表现为邻里之间存在防备心理、互动交流频次低程度浅、互帮互助情况少,这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聚居社区人口流动性、异质性强;人们多以工作为中心,生活节奏快;社区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等。为满足社区居民加强沟通、增加互动的需求,H社区以客家美食文化为切入点,围绕着平台搭建、认同形成、助人自助等目标,策划并实施了三场由浅入深的社区营造活动。居民通过活动的参与,与邻里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笔者在对这一系列活动进行评估与反思后,针对介入过程的困境与不足,结合收获与经验,对社会工作介入睦邻关系的营造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准确定位,寻找社区营造的切入点;二是平台搭建,增进邻里互动与交流;三是文化塑造,凝聚社区意识、促进社区认同;四是组织培育,提升社区资本、推动社区参与;五是四社联动,睦邻关系营造的多重努力。
其他文献
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我国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程度却在不断增加。除了禀赋差异等因素外,社会资本也
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社会进程中,人们对生活的品质变得更加讲究,日常繁忙的工作压力使得人们在闲暇之余更愿意走出城区,选择去郊区的特色小镇放松心情,特色小镇的创建和投入也在
《市场营销学》课程具有牵涉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授课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摘要]新医改的实施,以“人人享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为目标,有效解决了当前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新医改的实施就是一项利于人民、方便人民的政策。但是从医院的角度上来说,却是一项重大挑战。[1]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医院的收益问题,资金上的减少,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做好财务内部制度上的管理和创新,才能给医院的未来发展创造
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银行服务有了新的需求,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于用户的期望,这将促使银行以提高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创新更智能、便捷的服务方式。虚拟柜员机(Virtual Teller Machine,VTM)的出现,使银行在保证用户优质体验的同时还响应了信息化和可持续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以VTM设备为例,在此基础上根据银行发展趋势、服务型银行扩充服
文章对实行新医院财务制度,对于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如何做好医院成本控制工作加以探析,以期满足新医院财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不断增多,各国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我国更是如此。2015年我国颁布了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2017年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