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渣沼气发酵体系的建立及固定床发酵工艺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建立稳定的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的沼气发酵体系,在发酵容积为20L的牛粪沼气发酵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用马铃薯渣逐步替换牛粪的方式,以7d为一个驯化周期,驯化原有沼气发酵体系。驯化到第6代以后,沼气发酵体系逐渐稳定。在驯化过程中,pH从原来的7.5-7.7变化至稳定后的6.4-6.9;产气高峰期逐渐提前,至第6代后产气高峰期为添加薯渣后1d。发酵体系稳定后,各代平均日产气量为10.39L,平均最高日产气量为10.55L,最高日产气体积比达到1.261;COD去除率维持在50%-55%之间;稳定后木质纤维素分解率为18.9%。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对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的沼气发酵体系的不同发酵时期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在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中发现,各时期均有拟杆菌(Bacteroidetes bacterium),菌群中其它微生物组成变化无规律;在古菌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中发现,从稳定期开始菌群组成趋于稳定,为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和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这三种菌属均以氢气和二氧化碳为最适底物。原料的预处理对于沼气发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明确马铃薯渣的预处理工艺,首先确定最佳碳氮比,其次选取对预处理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根据单因素结果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接种5%中温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酸化2d和添加40%的鸡粪作为发酵辅料。采用优化后的最佳预处理工艺对马铃薯渣进行预处理后,选取对沼气发酵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沼气发酵工艺,进而明确其产气潜力。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底物浓度为3%、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10%,此其总产气量为3889mL,日平均产气量为555.6mL,COD去除率达到49.2%。为研究固定床发酵条件对马铃薯渣沼气发酵产气的影响,以碳纤维作为固定床材料,采用10L发酵罐,发酵时间为13d,研究水力停留时间、物料浓度和间隔搅拌时间对沼气固定床发酵的影响,获得沼气固定床发酵最佳工艺为水力停留时间为8d、物料浓度为3%、间隔搅拌时间为8h,搅拌时间为2min。此时总产气量为107.769L,日平均产气量为8.290L,COD去除率一直维持在40.9%。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陇县山洪灾害成因的基础上,对开展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其他县区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提供借鉴。
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实施面临着管理与技术的系统复杂性,表现为:电子文件运动的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矛盾冲突;全局属性与局部属性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双套制”存在的根本原因之
本文以K2SO4为矿化剂,在100℃低温水热条件下,制备出大量形貌均一、高分散的直径约40nm、长度为2~3μm的α-FeOOH纳米线。该纳米线在300℃煅烧2h后,得到一维形貌保持良好且表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施工对策进行了探讨。
<正> 中等专业学校几何学中的“位似变换”课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诸困难问题之一,这里试图对该课题教材的组织与安排问题,提出—个新的方案,以供大家讨论。这个方案的基本
<正>关于菊花育种在菊花育种中,杂交育种是最有效的途径。但随着花卉市场的发展和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因受亲本性状差、杂交结实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已越来
本文扼要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基本内涵和90年代以来我国五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基本经验。
<正>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
<正>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中小学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级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制的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
会议
[目的]观察开塞露在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灌肠前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腹胀情况使用10 mL~2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