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来说还不够完善,市场投资者经常是非理性的,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过分寻求能够影响市场的消息以扩大自身收益,并且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也会对获得的信息产生有偏的理解。除此之外,法律规章的不完善也使得投资者的情绪容易在市场中扩散蔓延,从而引发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传统金融学的研究设定里,往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但事实证明投资者的决策经常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因此传统金融学是不能完全解释股市异象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中,进行投资选择不仅要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还要注重对于市场投资者的情绪的研究。所以,对于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作用做深入研究十分必要,这能加深对股票市场的运作机理的认识。
  本文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外学者对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而中国对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成果相对较少,且大多集中于投资者情绪对于整个市场收益的研究上,对于横截面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综合了考察情绪的总体效应和横截面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改进了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方法,选择了市盈率、新成立基金数、投资者信心指数、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以及封闭式基金折价5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参考之前学者的构建方法,综合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借鉴了Fama和French的研究成果,将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引入到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中,研究了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总体影响和横截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情绪的短期影响、反向修正效应以及分类情绪对于股票收益的影响。
  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了如下结论:(1)在当期内,投资者情绪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中国股市收益;(2)对于横截面上从市值规模和账面市值比两个维度划分的不同类型的股票来说,小盘股和成长型股票更易受情绪影响;(3)投资者情绪在短期内并未明显出现持续正向影响股票收益的现象,而情绪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生反向的修正,并且这一修正现象在小市值的股票中持续的时间相对于大市值组要更长;(4)悲观情绪的影响相对要大于乐观情绪的影响;(5)引入情绪因子后能够提升五因子模型的解释力度。
  总的来说,投资者情绪是引起中国股票市场收益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资本市场管理者以及市场参与者来说,要及时关注市场的情绪,制定合适的机制以减轻情绪对于市场的负面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正视情绪对市场的影响,灵活调整资产配置应对市场变化。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创新是企业增加其核心竞争力、保持市场地位和增厚利润的源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控股股东的行为和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方向和投入,那么研究控股股东相关行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成为学者近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股权质押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重要融资工具。根据wind数据库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总市值为45816.8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7.06%。股权质押在以其盘活资产、
学位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国家之根,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密切相关,贫困问题的存在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一国的发展。消除贫困,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在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的贫困人口已经在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现阶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社会事业都在不断地进步。
近年来,股价崩盘逐渐成为热门话题,2007和2015年两次股市暴跌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各项机制不够成熟,所以股价崩盘风险更高。面对这样的环境,研究外部监督机制是否能有效地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从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监督机制对股价崩盘的作用。由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并且企业在
学位
自Ritter(1991)首次系统提出新股长期弱势这一问题以来,IPO后公司股价的长期表现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国外学者认为新股长期弱势的表现普遍存在于新兴、成熟的资本市场,而中国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中国A股市场是否存在新股长期弱势这一现象的研究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此外,在中国A股市场中,投资者对新股狂热的追捧,引起了“IPO抑价”现象,但超低的中签率又使绝大多数投资者难以获取可观的“IPO抑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