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记忆是一个站在当下的角度对过去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它能够让一个群体拥有认同感,保持凝聚力。集体记忆的建构中,媒介的作用不可小觑。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书写自由,记忆的建构主体不再仅限于官方,记忆书写权下移至普通民众,人人都可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2008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的一次大型自然灾害,造成数万人伤亡,但同时也是我国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机制的一个重要契机,2009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作为重大自然灾害,对于遇难者的纪念已然成为了每年的传统,汶川地震成为了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本文以知乎“汶川大地震(2008)”话题下的问题与回答以及《人民日报》2009年至2018年每年5月关于汶川地震的主要报道为样本,通过定量与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集体记忆相关理论,分别探究知乎以及《人民日报》所建构的汶川地震集体记忆,并分析知乎与《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对话。论文主要由三方面构成: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样本的选择。正文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分析知乎空间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类型与特征,记忆类型包括“场景复现”记忆、“问题质疑”记忆、“灾后反思”记忆、“灾区新貌”记忆四种,记忆特征包括记忆成为常态、数字记忆凸显伤痛、个人记忆彰显自我表达、救灾质疑挑战主流媒体记忆。第二章分析《人民日报》中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类型与特征,记忆类型包括“场景复现”记忆、“灾后反思”记忆、“灾区新貌”记忆三种,记忆特征包括淡化成为常态、突出书写救灾重建中的“国家力量”、选择性书写汶川地震的负面内容。第三章对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对话与争夺进行了探究,其中,知乎与《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记忆对话的具体表现是对记忆的“过去”与“当下”、记忆完整性的对话;记忆对话的主要因素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知乎内部存在对于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争夺,表现为书写者的争斗、知乎平台对汶川地震记忆书写的控制,争夺因素包括书写者良莠不齐、协作式书写方式。结语部分,论文思考了知乎与《人民日报》建构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过程,同时,对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建构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给出了一定的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职业道德的概念、作用进行讨论,提出目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本人的研究内容。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实验犬行CT灌注扫描,观察其体重的变化、肝脏体积的变化、各期病理的改变及灌注参数的变化,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理基础,探讨肝纤维化时灌
战略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企业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求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路线,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找出企业长远发展的管理问题,并据此找出能让
利用速算盒子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优质且有效的计算方面的作业资源。研究如何使用速算盒子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计算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计算学习整合在一起,利用手持设备
细胞色素P450酶是机体肝脏中最重要的代谢系统,参与临床上所用大部分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药成分复杂,在临床上常与西药联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中药对CYP450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越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地基的质量直接决定建筑物的安全,因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对建筑工程意义重大。
通过对佳木斯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教法实验的现状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化学教育教法实验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21世纪中学化学教材改革大背景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化学教法
学界对于"第三代诗"的论说和评价,大致可以归结到这样一点上,即"反叛"。有人也用"超越"、"消解"、"解构"等类似的概念来概括。如此评论不能说没有根据和道理。无论是第三代诗
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在全球海洋中普遍存在着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未能完全理解在中纬度海区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SSTmeso)对大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在肾移植(亲体)活体供体术前综合评估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亲体肾移植术的31例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