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应分析 ——以新希望集团为例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融结合作为现代金融业与实体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趋势,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互相参与、内化与协调共存过程中,不断经历着模式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产融结合对稳经济、保稳定任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农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在乡村振兴中也被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引发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中,农业上市公司实施产融结合将成为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产融结合的成功典范—新希望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产融结合的效应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产融结合模式、动因、效应研究方法等相关文献、理论进行整理总结,为后文对新希望集团案例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对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农业上市公司实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和模式进行研究,进而遴选出与新希望集团对比研究的对象;最重要的,对新希望集团产融结合的效应进行研究,主要分为财务绩效、综合财务绩效以及产融结合效率的研究,分别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评价。经过分析研究,得到新希望集团实施产融结合后,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盈利能力的提升最为明显,其次对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影响,对成长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并由此对农业上市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提出了相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的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发展步伐衍生至纵深领域,科技进步步伐则如日方升、一日千里,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下,信息、技术、能力等无形资源逐渐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源,成为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因素。基于创造性的知识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智力资本为首的知识型资本,不仅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及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其存量及质量对国家及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江苏实践——机理分析、耦合测度与模式构建》一书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要义是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产教融合,论述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机理、激励机制、服务模式,认为要素耦合是职业教育系统与乡村产业系统耦合的前提和基础,结构耦合是耦合持续的核心和关键,功能耦合是耦合发挥作用的价值体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服务模式有"校镇合作""乡村学徒制""农业众创空间
在我国推行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下,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交互耦合的关系,职业教育可以很好的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有着光明的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应该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构建出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路径,使乡村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学位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对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有效、合理、客观地估值,不仅对企业管理者、市场投资者非常重要,也是保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以现金流量折现法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估值方法在对生物医药企业进行估值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
我国近年来智慧城市快速发展,建筑业管理水平和相关技术不断提高,使得智慧建造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部分。当前国内外的智慧建造研究仍处于从数字化、信息化向智慧化的摸索阶段,以“应用为导向”的思路发展,实践与理论不同步,成果未共享。有研究指出,智慧建造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评价体系不仅是指导行业和企业智慧建造的工作展开,而且也是政府机构管理智慧建造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智慧建造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GVC)不断深入发展,国家间贸易活动进一步拓展,各国为了获取贸易利益积极投身到全球化产品生产活动中,我国也积极地融入到GVC建设中。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共同发展却又摩擦不断。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家间贸易往来减少,世界经济出现衰退,GVC体系面临重构,中美双边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同时随着GVC分工体系快速发展,中间品贸易日益频繁,基于总值统计核算法难以反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助力和参与。通过对171所职业院校233个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分析,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讲习所”模式、“人力供给”模式、“循环智能”模式、“派遣陪伴”模式、“多元共治”模式、“数字乡村”模式等六大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特征和成效,并提出了推动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