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力军,商业银行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的走向。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银行效率问题一直是各银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银行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反映国家金融发展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提高银行效率,才能保证中国商业银行保持强大的竞争实力。 过去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基本都只注重研究银行的静态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考虑时间因素。但是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企业,当期的投入形成的产出可能会有滞后性,因此研究其长期动态效率变化趋势更符合实际需要,也更具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选取了12家商业银行2008-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应用动态时间窗DEA分析法从宏观上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综合状况及趋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估,得出的结论为: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表现良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表现最差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各年度和各时间窗内的平均技术效率值都相对更高。整体技术效率差异的稳定性在逐年提高,但同一决策单元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的稳定性较差;其次,文章通过分析运行效率较高的商业银行的资源投入比例,取得了商业银行各项资源投入的最优的配置区间;另外,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探究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动态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最终结论为:从微观层面上看,商业银行效率的整体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提升,技术效率的改善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变动的贡献。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增幅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动态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