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后冷战时代加拿大的人类安全理念及其结构主义外交实践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视野下来认识在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安全理念的出现及其在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中实践的意义。 本文分四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是导论,其中对论题的提出、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框架及所用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论述了后冷战时代从传统军事安全到新人类安全的转变。后冷战时代,威胁人类新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得以国家为中心、以军事防范手段为主的传统安全观被新安全观取代。联合国在1994年首次使用“人类安全”概念,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是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安全观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论述后冷战时代加拿大对人类安全理念的探索。分三个阶段分析了加拿大政府对人类安全理念的探索,归纳出加拿大所奉行的人类安全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特别关注普通人即平民的免于暴力或非暴力威胁的安全,确保人的权利、生命和生活免于各种威胁的自由。人类安全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议程,并指出加拿大所追求的是构建保护人类安全的民主、公正的国际体制。 第四章论述了后冷战时代加拿大政府如何以结构主义外交理论构建维护人类安全的国际安全体制。其中主要讲述了加拿大受中等国家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哥本哈根新安全观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结构主义外交理论,并利用其中等国家地位及其资源来充当“推动代理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类安全准则的最终形成。本文通过三个典型的案例,即禁止杀伤个人的地雷、成立国际刑事法庭以及禁止小武器扩散的具体实践,来认识加拿大在构建新人类安全模式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加拿大的这种结构主义外交理论进行了总结。 文章最后结语部分对加拿大所追求的人类安全理念及其结构主义外交实践进行了客观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原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上世纪90年代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仅为1.67%。1
基于A企业循环水泵流量高于生产实际需求,从而造成电能大量浪费的现状,对其中两台循环水泵进行变频改造,另一台维持原状,并对改造前后的用电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变频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社会,教育体制、学校、教师、家庭等诸多因素,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不尽人意。社会风气、不良习气的影响,以分数评价的教育体制,学习重教学轻教育的思想,教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