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乐考》引书及按语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献通考·乐考》中的“引书”和“按语”作为研究对象。《文献通考·乐考》主要按照“文”、“献”、“按”三位一体的编排方式,其中“文”、“献”主要采取引书的形式,“按”则体现了马端临对“文”、“献”的个人思考。《文献通考·乐考》共征引207种文献,撰写了203条按语,既保存了大量的音乐史料和珍贵书籍,又全面总结了音乐发展的历程,提出许多独特的文学问题与文学观点,关涉到文学史研究的相关方面,在礼乐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马端临的音乐观念旨在探求音乐的独立性与“和”的本质,在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学、音乐学和历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探求马端临编纂《乐考》背后的礼乐观念。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乐考》的引书和引文概况。主要分析其引书范围及引文的编排特点,以进一步探求《乐考》的编纂背景和所引文献的价值。通过分析,指出马端临征引文献注重经部“礼”类和史部“正史”类的考察,且集宋人书籍之大成。其编排引文体现出重因革、重儒家思想和重音乐之间的交流三大特点。第二章重点考察按语的出处,并进一步探讨陈旸、朱熹和郑樵等宋代大儒对马端临《乐考》的影响。宋儒对马端临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些影响集中体现在会通思想、治学方法以及对传统雅乐、民间俗乐的看法上。第三章从内容角度考察《乐考》中的按语。将按语主要分为三类:质疑待考类、辨伪类和评述类。“按语”内容多涉及儒家礼乐观念和文献的追本溯源。在综合了解马端临“按语”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行文背后的音乐观作进一步的研究。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对《乐考》反映的礼乐观念进行考察。马端临认为,音乐的根本在于“和”,要肯定俗乐存在的合理性;还应该用发展变化的会通眼光去看待音乐;尊重音乐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夷部乐和彻乐等音乐形式也应受到重视;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政治,但不能因此夸大成音乐对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音乐还要体用合一,文质结合。总的来看,《乐考》以“考”字命名,包含对音乐很多方面的考证,侧面反映出马端临以“和”为本的礼乐观念,是文学思想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21世纪,中国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与此衍生一系列冲突和矛盾,突出表现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农民的公共需求等。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三农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法国文化曾经带给中国文学界巨大影响,而其中影响最深的当属海派文学,这一是开放性的时代契机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形成。上海是最先开埠的城市之一。法
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环境背景下,扩大与保留忠诚顾客不仅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成为企业能够保证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的有力武器。同时,在品
目的调查国内各种非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现状,为制定LDH保守治疗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
2014年,改编自小说《青木川》的电视连续剧《一代枭雄》火爆荧屏,作为电视剧故事蓝本的《青木川》再次引起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在小说、电视剧备受关注的同时,故事的发源地
1991年8月,《自行车》由非亚、杨克、麦子等人主编,以当时广西另一份诗歌民刊刊《扬子鳄》特刊的形式,诞生于广西大化县。该刊每年一期,以诗报的形式,连续刊印了四期后,在内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和文化的紧密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今小学英语科目的教学理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其教学特点也呈现出动态性的变化,这使得很多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也逐渐增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在唐代就有了“小杜”与“小李杜”的美名,能够与杜甫、李商隐这些唐诗的代表性人物相提并论也足见其诗歌造诣之高。清代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是对杜牧
现代社会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都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空气、水、土壤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