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而璀璨的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和狩猎为生。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蒙古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无疑会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用鲜明艺术语言传达其民族精神。蒙古族织毯艺术作为蒙古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实用工艺,又是蒙古族千古年来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象征。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亚欧大陆散落着很多蒙古部族。我国是蒙古族的主体国家,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蒙古族人口占世界蒙古族人口的一半以上,由喀喇沁部、科尔沁部、泰赤乌部、塔塔尔部、乞颜部、蔑儿乞部、车臣汗部、扎萨克部、赛因诺言部、土尔扈特部、准各儿部斡亦刺部、札答兰部、翁吉刺部、克烈部、乃蛮部等众多部落组成。现随着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蒙古族被逐渐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河北、河南、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域进行传播时出会现变化,甚至变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生活、经济模式以及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等起决定性作用,自然生态条件决定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在内蒙古的诸多地域,蒙古族传统的织毯会随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变异。奈曼旗蒙古族织毯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奈曼旗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受萨满教的极大影响,它具有鲜明的奈曼旗地域文化特征。内蒙古奈曼旗蒙古族织毯独特的艺术特征的形成源起于奈曼旗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等因素。奈曼位于内蒙古东北部,隶属通辽市,奈曼的历史源远流长。奈曼旗是红山文化核心地,远古部族山戎、东胡和鲜卑都在此繁衍。在秦统一之前为东胡居地。东汉时为鲜卑人。三燕时为昌黎群北部。北魏后为契丹人长居于此。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奈曼则成为了契丹族的龙兴之地以及大辽的开国之都。据历史记载,以“辽水名国”的契丹民族在奈曼繁衍528年,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龙化州为根据地完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业绩。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城东金铃岗建立契丹(后被称为辽),契丹是中国北方草原第一个封建王朝;又建立了开教寺,这是中国北方草原第一座佛教寺庙;第一次实施了“一国两制”;第一个推行经济结构调整新政;第一个实行女真、室韦(蒙古)、汉、渤海等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第一个开辟草原丝绸之路,打通中国和欧亚大陆联系。13世纪初的奈曼最初隶属乃蛮部落,当时的乃蛮部落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一带,被成吉思汗击败后,后隶属于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的察哈尔部并于15世纪从哈拉哈河流域随蒙古北元车臣达延汗逐水草移居至今奈曼此地。清崇德元年奈曼正式建旗,乃蛮部为奈曼旗,隶属昭乌达盟。中华民国初期,奈曼旗历经十二世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长达300年之久。据历史考证,奈曼有原始的石器、商周的遗地、秦汉长城以及辽金墓葬和明清庙宇等丰富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