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最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是旅行与创作的一生,他走过无数国度,满怀热情地创作了许多以异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毛姆对异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书写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的创作揭示了异国景观独特的美和异国精神文化的独特内涵,把读者带入现实与虚构相交织的文本中,通过形象生动的乌托邦描绘引起人们对文化的反思。本论文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相关理论路径切入毛姆的长短篇小说、游记、随笔等创作,结合城市文化研究和生态批评研究来分析毛姆的乌托邦情结和异国想象的成因,挖掘文本中独特的异国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阐明异国想象在毛姆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反思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总结出毛姆的异国想象的独特贡献和价值。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毛姆的创作情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毛姆作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除了绪论部分,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着重分析影响毛姆异国想象形成的可能因素。任何作家对异国的想象都是双重想象物。首先有欧洲社会的集体意识和前人文学作品对毛姆的创作的影响,这一方面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外交关系等多个层面考察集体想象物;另外,还要从个人化方面去分析毛姆背离了社会集体想象的原因,即毛姆的旅行经历、思想、情感等心理因素以及他自身文化的复杂性对毛姆心目中异国形象形成的影响。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以塔希提岛、中国、印度和西班牙这几个国家为例探究毛姆作品中异国形象的特质和文化象征。毛姆对异国的书写不是完全的虚构或复制再现,而是结合毛姆个人情感和所见所闻的想象性建构。本章从文本内部着手,探析词语、等级关系、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分析毛姆心中理想的乌托邦形象是如何在文本中具体地被描述的。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对立和补充,研究毛姆作为想象主体对“自我”(西方社会)的解构,渗透城市文化理论研究西方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分析毛姆作品中身处异国的西方人形象,即在复杂的他者语境和东西方文化冲突中来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揭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病和现代西方人的堕落,全面地批判了西方集体意识中的傲慢与偏见。最后一章总结毛姆异国想象生成的价值取向。毛姆书写异国的目的是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他的态度表现为对“他者”的认同和对“自我”的质疑,希望利用异质文化补救自身文化。他的作品是对理想的文化身份构建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