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们都知道乳腺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的风险是高于普通人群的,尤其是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然而,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HR+/HER2-、HR+/HER2+、HR-/HER2+、HR-/HER2-)与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为了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采用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SEER数据库)来探索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与发生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风险之间的联系。方法: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我们从SEER 18数据库里筛选了56359名符合我们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在这些人当中共有1164患者发生了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我们利用标准化发病率(SIR)来量化评估第一原发乳腺癌患者相对于普通标准人群发生第二原发乳腺癌的风险大小。标准化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为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的观察人数与普通人群中预期发病人数的比值。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发生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的风险高危因素的变化,我们的数据按潜伏期、种族、诊断年龄和诊断年份等亚组进行分层研究。结果:除了HR-/HER2-乳腺癌亚组(SIR=1.34#,95%CI:1.17-1.53),其他三个分子亚型乳腺癌的总体发生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的风险都是降低的(HR+/HER2-(SIR=0.76#,95%CI:0.71-0.81),HR+/HER2+(SIR=0.76#,95%CI:0.62-0.91),HR-/HER2+(SIR=0.91,95%CI:0.69-1.17))。在HR+/HER2-乳腺癌的亚组里,诊断年龄小于50岁的SIR都是升高的,在20-29岁的亚组里呈现特别明显的具有统计学上意义的增高(SIR=52.39#,95%CI:10.35-153.07)。值得一提的是HR-/HER2-乳腺癌亚组,不管在各个阶段的潜伏期和所有人种里面,它的SIR值都是高于其他三个分子亚型的。除了HR+/HER2-亚组里诊断年龄在20-29岁这部分人群,我们也发现了诊断年龄30-39岁这个特殊年龄段,具有比其他年龄段都高的SIR值。结论:HR-/HER2-乳腺癌不仅生存预后较差,而且与其他乳腺癌分子亚型相比更容易发生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对于诊断年龄在30-39岁的乳腺癌存活者来说,强调对侧乳房的筛查频率和及时性可能是必要的,以便及早发现第二原发对侧乳腺癌,而HR+/HER2-乳腺癌患者也许应该更早地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