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周期性外场调制和耗散机制的腔光力系统量子关联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腔光力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纳米物理学与量子光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光与微米或纳米尺度机械运动间的相互作用。受激光驱动的一端固定、一端可来回振动的光学腔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腔光力学系统。得益于微纳加工技术的巨大发展以及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目前人们已经可以在各种不同新奇的系统中实现光力耦合,系统的参量和尺度也覆盖了很大的范围。对腔光力学系统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前沿领域,不仅有助于揭示从量子物理到经典物理转变的物理本质,而且在高精密测量和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周期性外场调制和耗散机制,实现机械振子的单模压缩、不同子系统间的双模压缩纠缠、量子同步及单向量子导引等,同时还探究了不同量子关联间的关系问题。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中间薄膜腔光力系统,详细讨论了对称或者非对称周期调制外场作用下系统的动力学演化规律,以及外场调制对振子的单模压缩、光场—光场间双模压缩纠缠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用周期性调制的激光脉冲驱动任意一个腔或同时驱动两个腔都能使稳态玻色压缩和纠缠获得显著提高。尤其是只要用一个周期性调制的激光驱动任意一个腔就足以提高压缩和纠缠,这将大大简化实际的实验操作,但需要更多的调制周期数以获得系统稳态。此外,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预期的最佳调制频率,并讨论了相应的物理机制。2、基于混合调制三模腔光力系统提出了一个有效实现高纯度、强光—力或光学—微波稳态双模压缩纠缠的理论方案。通过采用双色激光脉冲驱动腔场同时调制两个力学振子(或力学振子与超导传输线谐振子)之间的耦合强度,获得了一个分束器类型相互作用有效哈密顿量,利用中间起媒介作用的振子模作为工程库(engineered reservoir)对另外两个目标模进行冷却。这样,两个目标模在稳态极限下将被制备到双模压缩态上。特别地,我们讨论了腔—激光失谐量对纠缠和纯度的影响,发现腔—激光失谐量对于获得高纯度、强纠缠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将两个非直接耦合的介电薄膜构成的机械振子置于光学腔中,提出了一个能同时展示和显著提高机械振子间量子同步水平和纠缠的理论方案。通过应用具有特定振幅和频率的双色激光脉冲驱动系统,采用Mari标准度量的同步以及采用负对数度量的纠缠都能够获得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量子同步与纠缠的关系问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耦合非对称性G2/G1对量子完全同步的影响和对纯度的影响类似,而其对量子相位同步的影响则与对纠缠的影响更为相似。此外还证实:虽然量子同步和纠缠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它们都对压缩参数和冷却效应非常敏感。事实上,两个振子间本征频率的适当失谐有助于量子同步和纠缠的提高,该现象与量子同步阻塞类似,但相应的物理机制完全不同。4、基于耦合腔光力系统提出了一个制备稳态力学振子间纠缠和单向量子导引的理论方案。通过应用具有特定频率的四色激光脉冲驱动腔模,获得了一个分束器类型相互作用有效哈密顿量,它将两个振子的混合模与两个腔模耦合起来。在振子耗散率比较小的情况下,两个振子的混合模可以通过两个腔模的耗散动力学同时被冷却至接近基态,从而产生振子间的稳态纠缠。在稳态机制下获得的振子间纠缠对有效光力耦合强度的比值非常敏感。利用全线性化的哈密顿量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的结果表明:改变有效光力耦合强度比值会带来两种竞争效应,同时还会引起力学振子平均值的放大振荡。在稳态机制下,通过平衡由改变有效光力耦合强度比值引起的两种竞争效应、避免力学振子平均值的放大振荡确实能够获得大的振子间纠缠。此外,在特定的有效光力耦合强度比值以及特定的振子耗散率比值条件下,该方法也可用于实现振子间的单向量子导引。
其他文献
我国正在加速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对体育作用与人才培养的认识,对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多元智能的提出都要求体育有新的作为,对校园体育要有新的认识。为什么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样的名校会把两校赛艇比赛延续成为跨越三个世纪的大战?为什么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会顶着各种压力一直在学生中开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际移民已经可以突破疆域和民族国家的限制,在输入国和输出国建立起一种跨越地理条件限制的社会空间的联系,甚至有的移民直接以循环流动于国与国之间作为自己移民生活的常态。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并兴起的跨国主义理论和循环迁移理论对这些新现象做了诠释。然而,就跨国主义理论来说,虽然已经有许多中国的学者尝试对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和引进工作,但是就跨国主义理论展开实证的调查和研究的著述相对较少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在学界的刻板印象中似是一个贫瘠的研究对象。随着西方学界“理论热”的消褪,早先围绕在斯威夫特小说及政治文本四周的各类理论话语“穿透式”的研究也逐渐式微;除却个别“斯学”专家在政治身份、族裔身份等“深度话题”上有所斩获之外,其研究基本走向停滞。出现此种情态,除了材料限制之外,研究视域的局促可能是主要肇因。反观英国文学汉语学界,长久以来对《格列佛游记》及少数散文文本
华喦的兼工带写小写意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但不管是在生前还是死后,他的名声和影响都不大,这其中必有一定的原因在。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正在于此。在第一章中,本文着重对华喦的“离垢”思想之内涵及意义进行了辨析。笔者认为,作为一生的执着追求,“离垢”思想之于华喦既是一种摆脱俗世烦扰的内心渴望,又是面对无奈现实的精神抚慰,更是一种对文人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正是因为对这理想的执着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的主体,它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因此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亚热带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多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观测、移地重填和室内培养(恒温和变温)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机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野外原位观测发现,土壤总呼吸
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森林经营与管理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森林水文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在中国南方,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被杉木人工林所取代造成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水文过程带来怎样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森林采伐及采伐后的森林更新是不可避免的,森林更新造成的土壤扰动与降雨再分配的改变可能引发更大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然而很少
自1981年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学位与研究教育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当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改革福建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数量建设到质量建设的转型,是当前教育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我国学
都市区的产生和发展是十八世纪以来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研究中,对都市区内部城镇要素及其组合时空格局的认识多以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的都市区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基础。然而,晚于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具有城乡界限淡化的重要特征,在此过程中都市区各城镇要素可在不同的时间和远为广泛的空间范围中的不同地域上产生和累积,并因此产生了和西方典型都市区有所不同的城镇要素及其组
对于开放系统而言,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是无法避免的,会引起系统消相干。比如原子的自发辐射、腔泄漏等耗散过程,都将导致系统量子态的消相干,降低量子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因而被视为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不利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耗散对量子信息处理过程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作为量子信息重要资源的量子纠缠的影响,通常采用无消相干子空间、量子纠错、几何相位以及量子态的纯化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将耗散作为消极因素加
光微流微腔传感技术是结合微流控技术与光学微腔的一个新兴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它不仅具有传统光学微腔极高的品质因子和极小的模式体积等优异光学性质,同时又具备微流控技术样品低用量、功能高集成的优势,为材料学、化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论文主要以回音壁模式微腔和法布里-珀罗腔为载体,构建和实现了新型高品质因子光微流微腔,并在低阈值激光器和高灵敏度传感器方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