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β-连环蛋白与甲状旁腺激素信号通路在小鼠骨修复早期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nby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折是个沉重社会负担,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相关的骨折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促进骨修复,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减轻相关并发症和社会负担变得尤为重要。促进骨修复的临床方向是确定骨修复受损的可能原因,以及找到可用于加速愈合过程的方法。在手术环境中进行局部植入和自体骨移植效果已经证明有效,但呈现一些并发症限制了应用。刺激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和微循环能够帮助新骨形成,使用钙制剂和维生素D可以增强骨密度,通常针对上述过程,通过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直接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活动,是临床重要的研究方向。甲状旁腺激素(PTH)和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的药物是两种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现已被证明可促进骨修复,但相关的机制和在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段中的作用效果如何还是不是很清楚。人们普遍认为皮质骨和骨小梁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在骨修复过程中应该作为单独的对象处理。年龄是骨修复的不利因素。老年人通常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并且通常在骨修复期间经历并发症,例如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本研究通过在相关基因小鼠和同窝野生小鼠中制作股骨骨损伤模型,然后通过注射PTH-34和他莫昔芬来激活甲状旁腺激素(PTH)和与Wnt/β-连环蛋白通路,观察两种信号通路在不同年龄的骨干和干骺端骨修复时的形态学变化和相关通路信号,以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来探讨激活两种信号通路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中的促进骨修复作用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为进一步在临床中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和不同部位骨损伤时候,选择相关的药物提供指导。方法:第一部分:Wnt/β-连环蛋白活化和甲状旁腺激素在小鼠股骨骨干和干骺端骨修复早期的不同作用1.在Catnblox(ex3)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股骨干骺端和骨干作单侧0.6mm皮质孔,建立骨损伤模型。2.腹腔内注射他莫昔芬和PTH1-34激活β-连环蛋白和PTH信号通路。3.在术后第3,6和14天,通过X射线和CT观察β-catenin和PTH信号通路对骨修复的影响,4.通过RT-PCR检测观察骨修复过程中骨损伤区域的β-catenin,LEF-1,PTH的mRNA表达水平。5.通过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成骨细胞分子OCN,RUNX2的变化6.通过TRAP染色观察骨修复过程中的破骨细胞的变化第二部分: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老年小鼠和成年小鼠股骨骨干骨修复早期的不同作用1.使用CatnbTM2Kem小鼠和Catnblox(ex3)成年和老年小鼠以及野生型成年和老年小鼠在股骨骨干作单侧0.6mm皮质孔,建立骨损伤模型。2.通过注射他莫昔芬激活和抑制β-连环蛋白。3.在术后第7,14和21天,通过X射线和CT观察激活和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修复的影响,4.通过RT-PCR检测β-catenin,LEF-1的mRNA表达水平。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生成的指标MMP9和VEGF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6.通过TRAP染色观察骨修复过程中的破骨细胞的变化。第三部分:Wnt/β-连环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在成年和老年雄性小鼠干干骺端骨修复早期的不同作用1.在Catnblox(ex3)成年(6月大)和老年(12月大)小鼠和野生型成年(6月大)和老年(12月大)小鼠的股骨干骺端转出0.6毫米单皮质孔。2.通过腹腔内注射他莫昔芬和PTH1-34,激活β-连环蛋白和PTH信号通路。3.在术后7、14和21天,X射线和CT观察了成年CA小鼠、成年PTH小鼠和成年WT小鼠;老年CA小鼠、老年PTH小鼠和老年WT小鼠的骨修复效果。4.RT-PCR检测β-连环蛋白、PTH1R和LEF-1的水平。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生成和成骨细胞。6.通过TRAP观察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激活Wnt/β-连环蛋白比激活PTH信号通路对骨干骨修复有更好的效果1.在野生型小鼠中,干骺端骨修复的速度比骨干骨修复快,Micro-CT检查显示,术后第6天和第14天,干骺端损伤区域的BV/TV百分比高于骨干。2.激活Wnt/β-连环蛋白和PTH信号通路对干骺端骨修复都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X射线检查和三维重建图像,发现CA组和PTH组的干骺端骨修复速度快于野生型小鼠,特别是在术后6天。3.激活Wnt/β-连环蛋白比激活PTH信号通路对骨干骨修复效果更显著。X射线检查和3-D重建图像所示,CA组和PTH组的骨干的骨修复比WT小鼠更快。CA小鼠的骨干骨修复速度均快于PTH小鼠。CA组的骨干损伤区域的RUNX2阳性细胞的数量多于WT小鼠和PTH小鼠。PTH小鼠的骨干损伤区域的OCN阳性细胞多于WT小鼠和CA小鼠。CA组的骨干损伤区域的TRAP阳性细胞数少于WT小鼠和PTH小鼠。第二部分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老年小鼠中促进股骨骨干骨修复效果比在成年小鼠中更明显1.成年WT小鼠的骨修复比老年WT小鼠快。在术后第7,14和21天检查成年和老年WT小鼠的骨损伤区域的X线图像、3D重建图像和H&E染色表明成年小鼠骨修复速度更快。RT-PCR检测显示成年小鼠β-catenin和LEF-1的mRNA的表达水平比老年小鼠高。2.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成年和老年小鼠的骨修复,在老年小鼠中的效果更为明显。X射线检查和三维重建图像显示,成年CA小鼠股骨修复速度快于成年WT小鼠,成人KO小鼠骨修复速度慢于成年WT小鼠;老年CA小鼠股骨骨修复速度快于老年WT小鼠,老年KO小鼠骨修复慢于老年WT小鼠,尤其是术后14天更为明显。老年组CA小鼠的BV/TV与WT小鼠的比值均高于成人组,说明在老年组中促进骨修复作用更为明显。3.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分化在老年鼠中更为明显在术后第14天,老年组中CA小鼠的β-连环蛋白,LEF-1和Osx的mRNA表达水平与WT小鼠的比值高于成年组。Masson染色显示成年CA小鼠和老年CA小鼠的缺损部位中的胶原纤维多于成年WT小鼠和老年WT小鼠。Fast Green/Safranin O染色显示四组的缺损部位都没有软骨形成。老年组CA小鼠的BrdU,MMP9,VEGF,RUNX2和OCN阳性细胞数与WT小鼠的比值高于成年组。第三部分:激活Wnt/β-连环蛋白比激活PTH信号通路在促进老年干骺端骨修复效果更显著1.CA成年小鼠和PTH成年小鼠的干骺端骨修复速度比成年野生型小鼠快,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差异。X线检查、微CT和HE染色检查表明,术后14天和21天CA成年小鼠和PTH成年小鼠骨损伤区域的BV/TV百分比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2.CA老年小鼠和PTH老年小鼠的干骺端骨修复速度高于WT老年小鼠,而且CA老年小鼠骨修复速度比PTH老年小鼠快。微CT检查表明,术后14天CA老年小鼠和PTH年老年小鼠的股骨骨损伤区域的BV/TV百分比高于WT老年小鼠,而且CA老年小鼠在术后14天和21天的BV/TV百分比则高于PTH老年小鼠。HE染色显示了同样趋势。3.CA成年小鼠和PTH成年小鼠骨损伤区域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MP9和成骨细胞相关因子RUNX2、OCN表达多于WT成年小鼠,但它们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差异。4.CA老年小鼠和PTH老年小鼠骨损伤区域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MP9和成骨细胞相关因子RUNX2、OCN表达多于WT成年小鼠,而且在CA老年小鼠中的表达高于PTH老年小鼠。结论:1.在两个月大小鼠中,虽然发现激活β-连环蛋白和PTH信号通路促进干骺端和骨干的骨修复,但激活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骨干骨修复的效果比激活PTH信号通路更显著。2.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成年(6月大)和老年(12月大)小鼠股骨骨干骨损伤区域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分化来促进骨修复,并且在老年小鼠中促进骨干骨修复作用比在成年小鼠中更明显。3.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和PTH信号通路均可促进成年(6月大)和老年(12月大)小鼠股骨干骺端骨修复,但在老年小鼠中激活β-连环蛋白可以比应用PTH获得更好的骨修复效果。
其他文献
课题背景: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手术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在创伤性损伤或退行性关节疾病后,软骨的自发修复能力有限。在过去的十年中,已有许多外科手术发展出来对其产生持久的修复。这些方法可能是关节镜或开放外科技术,包括骨髓刺激技术(Bone-Marrow Stimulation,BMS),如钻孔和微骨折,骨软骨移植,骨膜或软骨移植,以及细胞移植,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爆炸伤、冲击伤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弹片伤成为战场颅脑损伤的首要因素。随着防弹头盔的不断改进升级,虽有效防止了开放性颅脑损伤,但却使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风险大幅增加,此类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多为伤员颅骨未发生骨折,硬脑膜仍保持完整,但颅脑内存在创伤出血,即闭合性颅脑出血(Closed Craniocerebral Hemorrhag
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肿瘤类型,其死亡率居高不下。经过30多年的临床研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仍被推荐为治疗CRC的首选药物。虽然基于5-FU的化疗有利于结肠癌患者,但肿瘤耐药性的产生仍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化疗有效性的提高,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为临床逆转化疗耐药,提高结肠癌对5-FU化
背景创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尤其是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创伤,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创伤发生后,因致伤机制多样、损伤能量高,患者伤情往往复杂而严重,休克、酸碱失衡、脏器系统功能损害等急性创伤后反应常常使患者病情严重度和危险性骤升。即使对于已经度过现场即刻死亡与极早期死亡的患者而言,机体也必将经历一系列剧烈的免疫炎症反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seudomallei)简称类鼻疽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短杆菌,所致疾病称为类鼻疽。类鼻疽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热带医学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澳大利亚北部、东南亚等地区,我国的广东、海南、香港、台湾等地也是主要疫区,其临床表现为急性细菌性肺炎、弥漫性内脏脓肿和局部感染,伴随败血症时死亡率可高达40%。目前对于类鼻疽尚无特效药和有效疫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也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10余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根治标准方案的普及,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生率在逐年下降,但我国仍是胃癌高发地区。虽然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不理想。胃癌的转移和耐药是临床常见且突出的问题,也是影响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的重要原因。因胃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症状,临床确诊时部分患者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客观上要求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发展能力、生态保护能力、文化建设能力、政治领导能力及群众组织能力。现阶段农村部分基层干部队伍还面临"经济基础不够优厚、环保理念不够强烈、文化根基不够优质、政治素养不够过硬、群众基础不够优良"等问题。直面问题,基于经济之维,要切实健全基层激励保障机制;基于生态之维,要努力打造"生态型"干部队伍;基于文化之维,要着力提
背景: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其恶性程度位于众多肿瘤中排名前列。目前外科手术依旧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大部分的胰腺癌被发现时处于晚期阶段,手术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不到9%。而其他各种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以及新兴治疗方法如靶向药物和细胞治疗对胰腺癌的作用均不尽人意。因此,分析胰腺癌的分子机制,并明确该肿瘤的新靶点可能为探索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提供新道路。CD8+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关
微创通道下的MIS-TLIF手术在较长时间的观察随访中,可以获得与开放型TLIF相似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减轻了患者由于手术入路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减缓椎旁肌退变。在获得诸多优势的同时,我们发现即使应用了更为微创的ZISTA通道技术,依旧无法减轻硬膜外纤维化粘连程度,与开放手术无显著性差异。为了探索这一脊柱外科难题,获得一种适用于微创管道化操作、合理设计、安全有效的防治硬膜外纤维化粘连的生物材料就显得
研究背景创面愈合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通常经历凝血、炎症、增殖和重塑四个阶段。正常的创面愈合需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并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有序地调节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同时维持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与降解之间的动态平衡,最终完成创面愈合。然而,某些因素可导致创面经久不愈或过度愈合而形成瘢痕,属于临床治疗中棘手的问题。炎症反应对创面愈合的调控是一把双刃剑。在创面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