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据世界范围的资料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其中85%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无论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还是宫颈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表现,均具有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特性,给患者带去无尽的烦恼及痛苦,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安全。至今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除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外,某些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病也是有关联的,如C-myc基因过度表达,宫颈癌远处转移的危险性估计增加了6倍,RAS基因表达增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说明某些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病过程和肿瘤的扩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宫颈癌常呈局部扩散和淋巴结转移,肿瘤蔓延至阴道上段、宫旁、膀胱和直肠是最常见的部位。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理论指导,并发现新的干预线索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类长约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转录后调控作用,参与调节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近十年来,在多项宫颈癌的研究中发现miRNAs在宫颈癌组织与配对的正常宫颈组织之问存在差异表达,并被预测与宫颈癌的发病和侵袭有重要的关系。最近还有学者发现并认为血浆miRNAs的检测可能成为宫颈癌的生物学指标,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监测。这些研究结果极大地鼓励了我们进行宫颈癌中miRNAS的研究的信心。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宫颈癌组织、宫颈癌转移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差异miRNAs,结果发现:miR-183在宫颈癌组织、宫颈癌转移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同时出现下调,在转移性宫颈癌组织中下降更明显,而miR-215则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目前有关miR-183和miR-215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并无相关报道。经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验证后发现结果与初筛结果基本一致,提示miR-183和miR-215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miR-18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通过过表达及沉默表达策略,从正反两方面探讨miR-183对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影响:1、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PI-FACS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发现miR-183过表达或表达抑制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均无影响。2、细胞凋亡:Annexin V-APC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iR-183过表达增强CASKI细胞凋亡,而miR-183表达抑制则减少CASKI凋亡。3、CASKI体外侵袭能力研究: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183表达抑制导致CASKI侵袭能力显著提高。结合宫颈癌临床上具有高侵袭转移能力的特点,推测miR-183在宫颈癌的发病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筛查目的miRNAs,并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系统分析了miR-183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对间质细胞功能的改变作用,研究发现miR-183低表达状态与宫颈癌发展、发生密切有关。同时发现miR-215的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寻找宫颈癌诊断及治疗的靶标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