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ove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6月召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人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结合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旨趣、现状、意义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第二章 十三届四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历程的简单回溯及对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分析,得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结论。 第三章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着重阐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地位、科技兴农、农村改革与结构调整和中国共产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及模式等。 第四章 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分析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基本特征,指出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农业现代化是与世界公认的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并提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特别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中药创愈膏对于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用锐性不完全切割的方法建立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以及中医外治法的作用机理,对组织学病理改变及修复过程的影响
康拉德(1857一1924),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同凡响的奇才。他善于描写东方的异域风情,精于情景创设。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纯熟
彭建平,广州中学党委书记、执行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首批专家,广州市名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大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曾获广州市优秀工
以7种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罗马苜蓿(Medicago falcata)、准噶尔岩黄芪(Hedysarum 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