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于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占样本量的98.9%)及其支流香曲和年楚河,采集异齿裂腹鱼1126尾,并对谢通门江段的水生生物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对采集样本测定分析,研究了异齿裂腹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动态。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耳石、脊椎骨和鳃盖骨均呈现出宽带和窄带相间的典型年轮特征。三种年龄材料的年轮形成于每年的3-5月份。耳石上的年轮最为清晰。脊椎骨和鳃盖骨与耳石之间的IAPE分别为9.3%和11.4%;低于21龄时,各龄鱼脊椎骨与耳石之间的IAPE较小,脊椎骨的年轮读数与耳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较而言,耳石是异齿裂腹鱼年龄鉴定的最合适材料,脊椎骨次之,鳃盖骨最差。2.渔获物体长范围为33~553mm,体重范围为0.6~2982.6g,年龄组成为1~50龄,雌鱼和雄鱼的最大年龄分别为50龄和40龄。体长体重的关系式为W=2.034×10-5SL2.940,丰满度和含脂量随月份有显著性变化。耳石规格(长度、宽度和重量)与体长的相关性比年龄要高。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鱼:Lt=576.9(1-e(-0.081)(t +0.946)),Wt=2666.2(1-e-0.081(t+0.946))2.94;雄鱼:Lt=499.7(1-e-0.095(t+0.896)),Wt= 1748.1(1-e-0.095(t+0.896))2.94。雌鱼和雄鱼生长拐点分别为12.4龄和10.5龄。3.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4属,浮游动物3门46属,周丛生物12门104属,底栖动物5门28属或科,鱼类3目5科14属。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周丛生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底栖动物的密度以秋季最高,但生物量却以春季为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以春季最高,周丛生物和底栖动物以夏季最高。其中,周丛生物以硅藻最多,底栖动物以摇蚊幼虫最多。4.异齿裂腹鱼摄食强度随月份和体长变化差异显著。异齿裂腹鱼主要以硅藻、绿藻、蓝藻、其他藻类、小型无脊椎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无论是从出现率、个数百分比、重量百分比还是相对重要性百分比来看,硅藻都是比例最高的一类。不同季节、不同体长和不同性别的食物组成多样性(H’)和均匀性(J)有所差别。Amundsen图表明异齿裂腹鱼是广食性鱼类,不同个体间的食物组成差异较小。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体长和不同性别的食物组成重叠程度较高。异齿裂腹鱼以附着在岩石上的周丛生物为食(主要成分为硅藻)。异齿裂腹鱼摄食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其食性相适应。5.在繁殖季节,成熟雄性吻端、眼眶周围、各鳍鳍条分布珠星。异齿裂腹鱼种群雌雄比为1.20:1,与1:1存在显著性差异。初次性成熟的雌鱼体长为433.Omm,体重为1147.16g,年龄为16.2龄;初次性成熟的雄鱼体长为359.4mm,体重为663.36g,年龄为12.5龄。从不同月份不同性腺发育期所占比例、不同月份的性体指数变化以及不同月份卵径分布图,可以看出,异齿裂腹鱼属于同步产卵类型,并且繁殖期较短,集中于2-4月份。绝对繁殖力为8228-39343(21190±6990)粒,相对繁殖力为7.0-25.8(16.8±3.9)粒/g。异齿裂腹鱼绝对繁殖力随着体长和体重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6.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年,雄性为0.11/年;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别为0.05/年和0.06/年;捕捞死亡系数(F)雌雄分别为0.04/年和0.05/年;开发率雌雄分别为0.44/年和0.45/年。以达氏鳇(Huso dauncus)和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oa)作为参照物,表明异齿裂腹鱼属比较典型的k-选择类型鱼类。通过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模型分析,显示目前雅鲁藏布江谢通门至尼木江段的异齿裂腹鱼种群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