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后复合方箍约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来源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估算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残余承载力和制定加固方案的依据.国内外研究表明,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是导致火灾后构件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约束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改善了柱子的延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利,混凝土多是在约束状态下工作的.不同形式的箍筋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也不尽相同.由于复合方箍具有约束效果好、加工制作方便的优点,是高层建筑柱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箍筋形式.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约束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甚少.该文对均匀高温作用后复合方箍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为火灾后约束混凝土构件的鉴定和加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试验制作了21个三种不同含箍特征值的复合方箍约束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尺寸为150mm×150mm×450mm.设计温度工况分为常温、200℃、400℃、600℃及800℃五个等级.试件达到指定温度后恒温6h,试件内外的温度基本相同.该文的ANSYS理论分析部分也进一步验证了试件内部的温度场是均匀的.自然降温后,进行试件的单轴受压试验.根据试验曲线,分析高温后复合方箍约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含箍特征值和温度是影响高温后复合方箍约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含箍特征值的增加,高温后约束混凝土的升高而降低,与含箍特征值的关系不明显.高温后约束混凝土的延性比随着含箍特征值的增加而增大,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即相同含箍特征值的试件延性比近似为常数.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到高温后复合方箍约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建议给出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峰值应力(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延性比及应力-应变曲线.该文试验研究的数据和结论为高温后复合方箍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残余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火灾后复合方箍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鉴定和加固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钢结构与其它结构形式相比,有着强度高、自重轻、空间大、灵活性好等明显的优势,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基建的建设.但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等耐火结构,钢结构的耐火
在各种被动控制装置中,粘滞消能器由于具有力学模型相对简单,结构变形最大时消能器的最大控制力最小等优点,日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陆续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经过多年的研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论历史上还是现代,地震在中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在世界上都是居于首位。目前,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地震活跃期,它对房屋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广泛兴建,桩筏基础因其适应性强、承载力高而倍受欢迎。而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沉降分析和桩筏荷载分担比的确定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前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轻型钢桁架—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楼板。它的主要构造为:下部以薄壁钢桁架梁作为骨架,上部铺设预制的轻骨料混凝土小板,并在预制板上层及板和板的预留缝中
摘要 本文在现有震害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可靠度的时变衰减理论,同时考虑地震作用和抗震加固改造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时变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传统观点认为,钢结构最简捷实用的连接方法应是焊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及铆钉连接。因此,在日益广泛应用的轻型钢结构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连接方式。一种结构的发展,节点的重要
该文在研究悬臂拼装拱桥的施工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以云南小湾大桥为背景,针对悬臂拼装钢箱提篮拱桥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次张拉到位的思想,用以确定合理的扣索索力,从而使拱圈
随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批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必涉及到基坑开挖,深基坑的稳定性如何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本身及周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于是深基坑工程问题日益突
该文主要围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问题展开.从材料的疲劳特性、疲劳验算、疲劳荷载处理与混凝土的疲劳数值模拟等几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的疲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