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风险因素及预警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以住房为主的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与金融产业关系密切等诸多特点,与国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但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和局部地区房地产业波动的现象,房地产业风险显现端倪。加之国际、国内房地产业大幅波动,都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此可见,必须提高房地产业风险意识,把握风险的特征和规律,对风险进行预警,以达防范风险。对保持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房地产业风险的概念,以政府监管的视角探讨房地产业风险问题,认为房地产业宏观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房地产业周期波动、房地产业泡沫和房地产业信息,综合运用经济周期理论、泡沫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不确定性理论、监管经济学理论等,对这三类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风险的成因、特点、测度和危害。并对房地产业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研究,讨论了风险预警指标、预警方法,以及警限和警度的确定,分析了江西省房地产业风险预警系统。采用ARIMA模型分析中国房地产业周期问题。运用博弈分析思路,分析在政策发布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开发商与消费者)博弈下的行为特征。深化了房地产产品的虚拟资产特性,判断金融过渡支持是房地产业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房地产产品的信息品特征,表现在房地产产品的价格在具体的某一时点上取决于投资者个人心中对其价值的预期,该预期由投资者对房地产产品的信息接受和认可程度决定。 通过研究,为丰富房地产经济理论作出一次新的尝试,为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分析工具,为政府对房地产业科学监管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为构建房地产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索,以期预警和防范风险,避免房地产业大起大落,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论文主要框架如下: 第一章,导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与主题相关的概念,介绍了房地产业基本属性、房地产业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经济周期理论、泡沫理论、信息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和监管理论。 第三章,我国房地产业运行机制及特征。论述了房地产业的重要作用、房地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中国房地产业运行特征,介绍了我国房地产业三类风险的状况。 第四章,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及风险。讨论了房地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形成机理,以及周期性波动形成的风险,采用ARIMA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业周期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章,房地产业泡沫及风险。对房地产泡沫进行理论分析,探讨房地产业泡沫的测量,研究了房地产业金融支持与房地产业泡沫的关系,并对中国房地产业泡沫及风险进行研究。 第六章,房地产业信息及风险。主要讨论房地产业信息的涵义、特征,对房地产业信息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房地产业信息带来的风险。 第七章,房地产业风险预警。阐述了房地产业风险预警的涵义,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业预警系统的构架,探讨了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选择,介绍了预警的基本方法,并对江西省房地产业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实证分析。 第八章,我国房地产业风险监管。在深入分析三类风险的基础上,阐述了房地产业风险监管的目标和原则,介绍了监管的工具和手段,提出了监管的创新方法和针对三类风险的监管对策。 第九章,结束语。
其他文献
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转轨,国内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业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但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并不成熟
随着国际贸易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动态合作和虚拟联盟己经成为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区域产业集聚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区位和区域内经济合作模式,产业集聚成为区域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关于产业集聚的演化机理长期以来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因此系统的建立区域产业集聚演化的定性定量模型对研究区域产业集聚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合理指导区域产业集聚的演化
随着现代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入,技术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技术管理不仅仅是满足对一套特定技术的管理需求,而且也根据可用的资源、现有技术、
自步入现代市场经济以来,泡沫问题就如影随形。泡沫是一个微观的资产定价问题,但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累积、膨胀,演变为宏观的系统性风险,一旦暴发破裂,就会对母体经济造成巨大创伤
平衡中美货物进出口规模对促进中美贸易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根据中国对美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效率展开双边贸易符合两国的市场需求且能有效缓解贸易失衡问题.本文利用随机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