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动态发展及其与微系统环境、不良社交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的同伴侵害,普遍存在于中小学校园,给青少年带来直接且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虽有许多研究探究了校园欺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轨迹,但对其在学期内的发展趋势研究较少,仍亟待探索。基于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社会环境与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之间可以持续地互相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和班级环境作为微系统环境中的代表变量,可能预测校园欺凌的发展轨迹。并且,校园欺凌被发现与个体不良社交心理显著相关,它们之间具有明显并发性,但孰因孰果尚无明确定论,需要进一步探讨。为了向校园欺凌干预提供实质性意见,本研究以广州市某职业高级中学858名学生为被试进行一项为期四个月的短期追踪调查研究。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生感知的班级人际和谐问卷、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羞怯量表等自我报告式问卷对学生进行每隔一个半月的测量以获得三次纵向数据。随后,对校园欺凌的三次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潜变量线性增长模型以刻画校园欺凌在学期内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时间恒定的环境变量(如父母教养方式和班级环境)对校园欺凌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同时,建立校园欺凌与时间变异的个体社交特征(负面评价恐惧、社交退缩)之间的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良社交心理和行为与校园欺凌之间随时间推移的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开学初,校园欺凌的初始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后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变化速度具有轻微显著的个体间差异,且变化速度与初始水平的正向关系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可显著影响校园欺凌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消极的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初始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有关。(3)班级环境可显著影响校园欺凌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感知班级环境越和谐,校园欺凌的初始水平越低,发展速度越慢。(4)负面评价恐惧稳定正向预测随后的社交退缩,同时校园欺凌预测随后的社交退缩,说明负面评价恐惧和校园欺凌都是导致社交退缩的重要原因。负面评价恐惧与校园欺凌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负面评价恐惧稳定正向预测随后的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正向预测随后的负面评价恐惧,说明负面评价恐惧与校园欺凌之间存在明显的恶性循环关系。(5)学期中的负面评价恐惧在开学初的校园欺凌与学期末的社交退缩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校园欺凌发生率在学期内上升趋势。因此,对欺凌的预防和干预应越早越好,并应根据学期阶段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并非仅是校方职责,还需多方合力,不仅要在学校内加强教育,还要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共同营造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校园欺凌与不良社交心理之间具有连续、双向的恶性循环关系。同时,遭受欺凌还会经由负面评价恐惧诱发社交退缩行为。这提示教育者有必要对欺凌现象应保持敏锐、及时跟进受欺凌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受欺凌学生塑造稳定、积极的自我概念,避免他们因焦虑和恐惧,出现社交退缩等不良后果。
其他文献
近代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冲突中的“存在”难题,集中体现在唯理论和经验论关于“存在”问题的冲突上。唯理论认为存在是通过理性可以发现的先验结构,经验论则认为存在是在时间中的流变。这两种对的存在解释模式不仅相互冲突,而且会导致自然的二元分离。康德在前批判时期试图调和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的解释模式并建构一种统一的自然观念,以此重建一个能够包含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存在观,同时避免二元分离的自然哲学。康德的这一努力
学位
学位
当前,我国正着力建设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质与职业精神。由于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精神在理论上具有同源性、在教学上具有融合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契合性,所以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精神的融通路径是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通过融通的路径研究,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板块、拓展劳动空间、整合校企资源、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从而培养高职学
学位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探索国民性问题。他们不再止步于梁启超式的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对“新民”的追求,而是强调以破为立的革命方式,以此彻底洗刷掉中国人民千年来积聚的国民劣根性,将自由与民主根植于国民心中。革命派的探索在国民性思想的发展中是重要一环,为厘清其发展轨迹,对革命派在《民报》中呈现的国民性思想进行梳理和把握,将通过文献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式,对《民报》中国民
学位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成效明显,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中学生参与面较小、组织形式创新不够、课程体系不完整、制度保障不完善,大学生存在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意志不坚定和劳动专业技能掌握较差等问题。坚持新思想武装头脑、构建新课程体系、拓展新教育载体和健全综合化保障机制,是当前创新高校劳动教育
美国FDA于2022年5月5日宣布,由于强生杨森新冠疫苗(Janssen COVID-19 Vaccine)存在接种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伴随血栓的风险,将采取措施限制该疫苗的接种,只允许年龄为18岁及以上人群因各种原因无法接种其他新冠疫苗时接种强生杨森新冠疫苗。政策要点:(一)通过对已经报告的不良反应案例的调查、分析和评价,FDA认为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