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林芝地区卷丹为材料,测定卷丹鳞茎、叶片、花蕾以及珠芽中多糖、总酚和皂苷的含量,得出卷丹生长发育各个时期活性物质变化的规律。通过不同品种百合之间基本营养成分和17种氨基酸含量之间的比较,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取得以下结果:1.卷丹中的多糖和皂苷物质在生长年限为3年的鳞茎中积累较多,高于其它生长年限下的卷丹鳞茎。卷丹鳞茎中总酚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增加,但并不显著。各个时期温室外生长的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林芝地区卷丹为材料,测定卷丹鳞茎、叶片、花蕾以及珠芽中多糖、总酚和皂苷的含量,得出卷丹生长发育各个时期活性物质变化的规律。通过不同品种百合之间基本营养成分和17种氨基酸含量之间的比较,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取得以下结果:1.卷丹中的多糖和皂苷物质在生长年限为3年的鳞茎中积累较多,高于其它生长年限下的卷丹鳞茎。卷丹鳞茎中总酚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增加,但并不显著。各个时期温室外生长的卷丹鳞茎中多糖和皂苷含量均要高于同一时期温室内生长的卷丹。2.在一整个生长周期中,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卷丹鳞茎中多糖、皂苷以及总酚的含量变化都存在明显的积累与消耗过程。卷丹鳞茎中首先出现大幅积累的是多糖物质(绿蕾期),其次是酚类物质(红蕾期Ⅰ),最后是皂苷物质(红蕾期Ⅱ)。而鳞茎中各类物质的消耗主要是现蕾期,其次在开花期时也出现小幅的消耗。这三类物质在鳞茎中的变化,多糖的含量变化较显著(P<0.05),酚类物质和皂苷的含量变化不显著。3.卷丹百合叶片和珠芽中多糖物质含量变化较为明显。从现蕾期开始到开花期,多糖含量不断增加,用于叶片的发育;从开花期到收获期,多糖含量逐渐降低,相同发育期下珠芽中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叶片。珠芽中的酚类物质在整个周期中都在增加,但增加不显著。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从现蕾期到红蕾期Ⅰ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从红蕾期Ⅰ到收获期开始逐渐降低。珠芽中的皂苷物质在开花期时达到最高,叶片中的皂苷含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中一直在降低。这三类物质,只有多糖含量变化显著(P<0.05)。4.卷丹百合花中多糖和皂苷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先增长后降低,百合花中多糖在红蕾期时达到最大值,皂苷物质在红蕾期Ⅱ达到最大值。酚类物质在开花期时达到最大值。多糖物质在整个周期中变化都较为显著(P<0.05),其他物质变化都较为稳定。5.卷丹鳞茎中的多糖含量在绿蕾期时达到最大值0.1432(g/g),叶片、花、珠芽在开花期时达到最大值。作为百合的主要收获器官,鳞茎中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百合花中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鳞茎等其它器官,且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百合花和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鳞茎和珠芽。6.通过对不同种百合基本营养成分的比较,这几种百合的淀粉含量关系为:湖南产龙牙百合>安徽产卷丹>林芝室外产卷丹>兰州产兰州百合>林芝温室内产卷丹。总糖含量关系为:兰州产兰州百合>湖南产龙牙百合>安徽产卷丹>林芝室外产卷丹>林芝温室内产卷丹。还原糖含量关系为:林芝温室内产卷丹>安徽产卷丹>湖南产龙牙百合>林芝室外产卷丹>兰州产兰州百合。可溶性糖含量关系为:林芝室外产卷丹>林芝温室内产卷丹>安徽产卷丹>兰州产兰州百合>湖南产龙牙百合。纤维素含量关系为:湖南产龙牙百合>安徽产卷丹>兰州产兰州百合>林芝温室内产卷丹>林芝室外产卷丹。粗蛋白含量关系为:林芝温室内产卷丹>兰州产兰州百合>林芝室外产卷丹>安徽产卷丹>湖南产龙牙百合。7.通过对这几种百合中的氨基酸进行检测,我们可以看出,构成蛋白质的17种常见氨基酸被检测出来,其中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这几种百合之间氨基酸含量差异不大。与其他百合相比,卷丹百合中氨基酸RAA值相对更接近1,所以卷丹百合的氨基酸更均衡一些。8.通过对这几种百合的营养成分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的卷丹百合的营养成分更稳定,这五种百合中产自安徽的卷丹和湖南的龙牙百合营养成分较好。
其他文献
在土石坝数值分析中,存在对仿真模型无限域或半无限域边界条件的简化和截取计算范围的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人为的截取一定范围宽度的地基边界将无限域变成有限域。模拟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使外行地震波在边界上透射和向远域地基中扩散,降低或消除由于模型截断边界对外行地震波反射而提升结构动力响应水平的影响。西藏属于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该区域气候寒冷、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因而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冻融作
低温、干旱和高盐等逆境胁迫,不仅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利,而且对植物的渗透调节等也有影响,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应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机制,以保护植物自身不受伤害。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是一类与逆境胁迫应激相关的转录因子,能够识别并结合各种逆境胁迫应激相关基因COR(cold-regulated)启动子区域中的CTR/DRE(C-rep
黄精位列药食同源目录,属于百合科的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青稞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本研究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进行优化青稞制麦工艺的研究,得到高品质的青稞麦芽,将青稞麦芽添加到黄精多糖提取液中进行糖化,得到富含黄精多糖的青稞麦芽汁,通过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液比调整黄精啤酒发酵工艺,最终得到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黄精啤酒,为黄精和青稞的深加工提供基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生态适应性强和抗旱抗寒性较强等特点,主要分布于温带气候地区,是世界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大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大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Bgh)侵染引起的气传叶部病害,病原菌群体中存在丰富的生理小种变异。近年来白粉病在西藏等地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中(I)对112个采自不同地区的大麦白粉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毒性谱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地区
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是一种珍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在药用性和观赏性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园林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MYB转录因子家族庞大并且功能丰富,在众多生物学进程中都占据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成功克隆的神农香菊CiMYB61基因和已构建的CiMYB61过表达载体的基础上,为全面研究丰富神农香菊CiMYB61基因的功能
流感病毒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之一,流感的不断暴发对人类健康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危害及损失。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是一个病毒与宿主相互博弈的过程,病毒的复制过程需要宿主蛋白的协助,而机体为了对抗病毒的入侵也衍生出多种机制。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是以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物(vRNP)作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而这一过程需要依赖宿主蛋白的参与。因此,研究宿主蛋白与流感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阐述其致病
大球盖菇是一种草腐菌,有改善人体多种疾病、降低胆固醇、缓解精神压力、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助消食等多种功效。为能够充分利用高原地区有限的耕地和高原特色资源,实现高寒地区大球盖菇的周年生产和反季节上市,探索高寒地区人工栽培大球盖菇时产量低、生长周期长的技术瓶颈问题和一些农艺措施影响高寒高海拔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生长的相关土壤生态的作用机制,完善大球盖菇温室栽培技术,本文以采自甘南藏族自
微量元素(如铜Cu)是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然而微量元素在细胞中过量积聚也会有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铜稳态的维持对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意义重大。目前,维持铜稳态的调控机制已在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中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相关的研究报告较少。在本课题中,我们探究了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铜耐受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禾谷镰刀菌F.gramin
西藏自治区在其特殊的高原环境下,受藏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园林类型。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西藏行政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以及道路建设系统等的建设,西藏园林建设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期。在西藏园林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植物材料,如何在应用过程中既能满足适地适树要求,又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是当前西藏园林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西藏林芝市八一镇常
本研究以西藏林芝不同地方的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山松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山松林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其之间的物种相似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当地高山松林的土壤种子库现状,为高山松林的保护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山松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高山松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