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是我国近些年来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了让人们的出行更为便利、安全,众多学者纷纷开始致力于改进目前的道路建设现状,尝试研制新材料、新方法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在沥青路面的众多病害之中,车辙病害的出现会使行车安全受到的较大威胁,在降低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会连带影响周围路面出现开裂、混合料剥落等其他病害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进行深入研究。随着欧洲国家首先完成对抗车辙剂产品的成功研发与推广,使得这种新思路、新方法也逐渐进入国内研究者的视线。由于抗车辙剂这种新材料的优良作用效果与简便使用方法,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尝试创新抗车辙剂的材料组成,让其发挥更好的路用性能效果。本文依托吉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PCF复合抗车辙剂的应用研究”,尝试验证PCF这种新型抗车辙剂可以通过外掺剂的方式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从而达到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尤其是抵抗高温车辙性能的相关效果。针对于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研究:1.对掺加PCF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性能试验研究为了说明PCF抗车辙剂的作用效果,本文采用法国研制的PRPLASTS抗车辙剂(下文简称PR抗车辙剂)为试验对比对象,对两种抗车辙剂进行同步试验分析。将二者分别掺入AC-16混合料中去,逐一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高温车辙试验。经试验结果验证,与PR抗车辙剂的作用效果类似,掺加PCF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提高明显,其动稳定度与基质AC-16混合料相比较最高可提升3.4倍。2.基于Burgers模型完成掺加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单轴静态蠕变试验研究对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完成进一步的粘弹性能研究。以Burgers模型为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单轴静态蠕变试验逐一分析掺加PCF抗车辙剂或掺加PR抗车辙剂后,AC-16混合料与SMA-16混合料在承受高温、恒载作用下的抵抗变形能力。整理得出分别掺加两种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参数,包括劲度模量、弹性模量,以及其他粘弹参数等。经试验结果验证,掺加PCF抗车辙剂有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另外,随着试验温度从40℃提高至50℃,PCF抗车辙对沥青混合料的抵抗变形作用效果会随着温度的提升而愈加显著。3、采用FLAC3D模拟分析实际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状态首先模拟单轴静态蠕变试验,验证FLAC3D模型的结果可靠性。之后综合已有材料参数,建立实际沥青路面的结构模型,通过FLAC3D的有限差分原理完成进一步计算分析,预测得出在AC-16混合料或SMA-16混合料组成的沥青路面面层中掺加PCF抗车辙剂后,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会有所减小,同时车辙宽度也发生相对收缩。本文旨在完成对PCF这种新型抗车辙剂材料的初步试验应用分析,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序的试验步骤与完整的试验内容,为PCF抗车辙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有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