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柄甜菜酪氨酸酶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功能解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素是一种水溶性含氮色素,在多数石竹目植物中替代花青素赋予植物以艳丽的颜色。它的生物合成涉及到三步关键酶促反应:羟基化L-酪氨酸形成L-DOPA.氧化L-DOPA生成cyclo-DOPA、转化L-DOPA为甜菜醛氨酸(生色基团)。甜菜醛氨酸与氨基酸或胺“自发”缩合形成甜菜黄素,但与cyclo-DOPA"自发”缩合形成红色的甜菜苷配基。多年来学术界推测PPO型酪氨酸酶参与了前两步反应,但缺乏分子生物学证据。本实验室从红柄甜菜叶中纯化到了酪氨酸酶并克隆了基因BycTYR,为了研究该基因在甜菜素合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克隆与解析其启动子的同时,还共表达了BvcTYR与介导第三步的DOD。主要结果如下:从红柄甜菜叶中克隆到了BvcTYR编码区的5’端侧翼区域,长度为1670 bp,预测结果显示它在3’端含有转录起始位点(TSS)、TATA-box、CAAT-box等调控元件,具有TATA-box型启动子的特征,将其命名为BvcPPOP。用BvcPPOP驱动GUS基因经农杆菌介导导入花青素植物拟南芥。GUS染色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vcPPOP::GUS在T3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营养器官特异性表达,特别是在根和叶柄中优势表达,而在角果、种子、花序及花序叶中的表达不明显。它的表达强度受发育阶段的影响,但表达模式几乎不变。BvcPPOP::GUS的表达受非生物胁迫的影响,SA、MeJA能上调其表达,而NaCl、ABA.高pH值(pH8.0)、GA和甘露醇能下调其表达。为了探寻控制营养器官特异性表达的元件和获取核心启动子,对BvcPPOP进行了5’端删除,获得了4个不同长度的短截片段(F2-F5)。与BvcPPOP相比,4个短截片段驱动GUS基因在T3代拟南芥中的表达强度变化较大,特别是从F3开始,表达强度急剧减弱,但是其表达模式却未见明显变化。最短的短截片段(247 bp,F5)仍保留了在根和叶柄中优势表达的模式。在本生烟中瞬时共表达了BvcTYR与多种生物来源的DOD,结果显示BvcTYR与BvcDODAl共表达的本生烟叶片在蓝光下具有最强的甜菜黄素特征荧光信号。稳定表达BvcTYR和BvcTYR+BvcDODA1的普通烟草的叶盘均能催化酪氨酸/酪胺生成红/黄色物质。该红色物质在470 nm左右有一个吸收峰,可能是Dopa-quinone。这些结果为酪氨酸酶参与甜菜素生物合成的第一步酶促反应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支持,也为在营养器官中表达目标基因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其他文献
在细菌中,已经发现了两类磷酸转移酶系统。其中糖磷酸转移酶系统(Sugar PTS)主要负责碳源的转运,而氮磷酸转移酶系统(PTSNtr)主要发挥着调控功能。PTSNtr系统包含EⅠNtr,NPr, EⅡANtr三个主要蛋白。活性磷酸基团通常来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通过两个磷酸转移酶蛋白EⅠNtr和NPr转移至EⅡNtr。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
学位
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生物体应对胁迫刺激的基础。粗糙脉孢菌含有3种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1、Cat-2、Cat-3。其中,Cat-3的作用最为重要,可保护菌丝体抵抗H2O2胁迫并可有效调控粗糙脉孢菌菌丝的生长发育。cat-3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受到严格控制,该基因可作为一个良好的实例来研究基因调控机制。在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异染色质组装缺陷
学位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 MTB)是一类特殊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能够在体内合成具有膜包被的组分为四氧化三铁或四硫化三铁的磁性纳米颗粒,称为磁小体。大多数对于趋磁细菌的研究工作都集中于磁小体的形成过程以及磁小体合成的生物调控网络。已有研究表明,磁小体的合成需要低溶解氧(低氧)及高浓度铁(高铁)的生长环境,而此环境下生物体体内活性氧水平将提升,且正常的有氧呼吸过程受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是动物体内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其在生成之后会沿着特定的路径向生殖嵴进行迁移,并在到达生殖嵴后相继分化成雌性或雄性配子。在此过程中,PGCs准确到达生殖嵴是其最终分化成配子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迁移过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决定了PGCs的最终命运,也影响着机体的某些特定生理功能。动物体内PGCs的迁移异常会引起性原细胞的功能失调,影响
异染色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发挥了重要功能,通常情况下细胞中特定的异染色质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调节染色体组装、维持着丝粒功能及保护端粒等过程。异染色质区域含有大量重复DNA序列,且这一区域含有的基因较少。在异染色质的形成过程中,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的三甲基化修饰(H3K9me3)及其所招募的异染色质蛋白(HP1)发挥了重要作用。Cullin-RING型泛素连接酶CRL4复合体的组分Cu14和
学位
无论是在真核还是原核细胞中,赖氨酸是蛋白序列中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位点。为了进一步探究赖氨酸修饰的分子机制,需要准确地识别出序列中赖氨酸修饰的位点和修饰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识别赖氨酸修饰位点的实验方法有很多,但这些实验方法通常花费昂贵且耗时耗力。因此,基于蛋白质序列信息预测赖氨酸翻译后修饰位点的计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本文中,作者重点研究了两种赖氨酸翻译后修饰的类型(pupylation和琥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