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口腔综合干预对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选取87例Ⅱ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56.5±9.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5例。进入研究前,两组均通过基线情况(包括牙周指数、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含量、口腔健康认知水平、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值)的一致性检验,以保证两组纳入病例条件均衡。2.进入研究后,两组均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指导、发放口腔保健用品,实验组还进行龈上洁治术和(或)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干预治疗。3.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追踪检测两组牙周指数、口腔健康认知水平、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含量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4.SPSS16.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基线、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牙周指数、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含量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值进行秩和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口腔健康认知水平使用卡方检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两组牙周指数、口腔健康认知水平、龈下菌斑中Pg的含量、HbAlc(%)、FBG水平的基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个月复查时实验组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龈下菌斑中Pg的含量均较基线值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较基线检查时有所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bAlc(%)及FBG均较基线检查时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复查时实验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附着丧失均较3个月时下降,其中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附着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龈下菌斑中Pg的含量较3个月时上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bA1c(%)较3个月时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BG较3个月时下降,对照组较3个月时上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个月追踪观察时两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附着丧失均较6个月上升,但其中只有两组的牙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牙周病和糖尿病相关关系的知晓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龈下菌斑Pg的含量较6个月有所上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bA1c(%)较6个月时上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BG较6个月下降,对照组较6个月上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积极的口腔综合干预可改善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进行;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牙周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