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县级中学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的调查研究有着积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缓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校本教研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充分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助力师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论文通过实证性调查研究,以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来了解笔者工作所在地—重庆市垫江县三所重点中学(垫江中学,垫江实验中学和垫江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分析了校本教研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校本教研方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影响校本教研的主要因素在于:校本教研的模式是否科学完整,在教研方式的选择上和激发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凝聚集体智慧方面是否合理;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系是否落实到具体的教研过程,是否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是否能保证教研的顺利实施;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师作为教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教研内容的确定是否源于课堂服务课堂。基于所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首先,学校应当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从专题研讨和自我发展式两方面来深化教研。专题研讨式的校本教研基于教师个人思考,同时结合同伴互助和专家指导,帮助教研团体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自我发展式的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关注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理论+技能”、“研究+交流”和“经验+反思”三者结合起来,最大化自我发展模式下校本教研的成果。其次,革新和推动校本教研实践。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兴趣校本教研把新理念带进课堂,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信息卡的传递让校本教研资源高效流动起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兴趣;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校本教研是对具体问题的提炼和有机整合,实现校本资源和成果的最大增值,以其显著的开放性在教育维度、学习维度和创造维度建构校本教研氛围。同时从做好专家指导、专题讲座、及时沟通交流和优秀案例分析等方面来丰富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方式。最后,完善和深化校本教研相关制度,管理层创新对校本教研的管理方法。从评价制度来看,校本教研应注重量的考核,又要重视质的飞跃;既要关注校本教研过程,又要关注成果应用;在激励制度方面,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更加注重和优化精神激励;推动保障制度的落实,在人力和财力上保障校本教研的开展,尤其要充分利用好人才优势,同时国家、学校和教研室分别做好管理上的掌控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