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为杜鹃花科,越桔属。别名:羊尘饭子,十月乌,珍珠花,乌饭子等。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很少为小乔木,高可达3.5米,其叶是重要的中药材。乌饭树树叶、花及果实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尤以叶中为多。古代医学研究表明乌饭树的树叶、果实、花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泻等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乌饭树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菌、抗癌防癌等功效。 本文主要研究了乌饭树树叶中黑色素的定量检测方法;黑色素的提取工艺以及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黑色素中功能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与结构分析;黑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去自由基活性;黑色素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对黑色素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利用紫外扫描图谱技术对乌饭树树叶黑色素提取物进行分析,同时使用三种分光光度比色法和HPLC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得出AlCl3比色法(390nm)适用于本研究。该方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易行、结果较为准确的方法。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得到了乌饭树树叶中黑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60%(v/v),温度60℃,固液比1∶35,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从乌饭树树叶中提取出总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达到34.71mg/g原料,提取率为97%。 通过对11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研究,得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树脂,吸附量大,解吸率高,较适合于乌饭树树叶黑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纯化。通过对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研究,确定了乌饭树树叶黑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初分条件:pH为5.05左右,溶液浓度为0.68~1.33mg/mL,吸附流速为3mL/min,此时树脂对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吸附量最大。通过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研究,发现采用95%的乙醇,与树脂的比值为7∶1(v/w)时进行洗脱,解吸率可以超过95%,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从原先的14.50%达到50.32%。另外树脂在使用了三次以后必须进行再生处理。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以及TSKgel Toyopearl HW-40色谱柱对乌饭树树叶黑色素中的功能性成分进行纯化分离研究,从中分离出7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同时利用样品波长扫描图谱、HPLC-MS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对其中的5种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确定分别为:槲皮素、白杨黄素、芹黄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35.71%,2.26%,9.57%,1.72%和15.16%。 通过亚油酸体系、脂质过氧化体系对乌饭树树叶黑色素中槲皮素、白杨黄素、芹黄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饭树树叶黑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其中槲皮素、芹黄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的抗氧化效果要强于芦丁,而白杨黄素的抗氧化效果和芦丁则较接近。而且所有化合物的抗氧化功能都表现出很强的浓度依赖关系。抑制亚油酸氧化的能力从高到低为:槲皮素≈木犀草素>芹黄素>山奈酚≈Vc>白杨黄素>芦丁>BHT>粗提物。槲皮素、白杨黄素、芹黄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6.188×10-4、3.048×102、2.9127、4.0040、2.5450μg/mL。对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