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分三部分对《千金要方》中《伤寒杂病论》文献进行研究:近年来对《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文献、临床应用两方面研究之综述;残本《伤寒杂病论》的辑校;经方及其类方在《千金要方》中的运用。综述方面,本文主要对近30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内有关孙思邈《千金方》研究的较重要文献资料按文献学、临床各科(以内、妇、儿科为主)两方面进行概括分析,以冀对当代研究情况有整体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校勘方面,本文首先从《千金要方》中辑出与仲景相关之文献,主要是见于今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内容,按《千金要方》的卷次顺序,排列而成。其次选定底本与校本,逐字对上述文献进行校勘,最后撰写校勘后记。经统计,得出以下数据:《千金要方》中《伤寒论》中十篇条文共有80条,占条文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千金要方》中《伤寒论》方剂共38首,占方剂总数三分之一左右。两者均主要分布在《千金要方》专论伤寒的卷九、十两卷中;《千金要方》中《金匮要略》(前二十二篇)条文共有205条,超过总条文数之半(前二十二篇总共398条);《千金要方》中《金匮要略》(前二十二篇)方共104首,超过总方剂数之半(前二十二篇共有方205首)。两者分布均比较松散,以《千金要方》卷十一至卷二十为多。若是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合而观之,前者载方114首,后者载方205首,两书重复方剂62首,除去重复者,共计257方。而《千金要方》中含《伤寒论》方与《金匮要略》方共142首,两者重复8首,除去重复者,共计134首,约占总数的52%。虽然52%的比例并不高,但每首经方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可以被归类的,且每一类都有其代表方,而这134首经方几乎涵盖了六经及《金匮要略》前二十二篇的所有代表方。故可以得出推论:孙思邈在撰写《千金要方》时也许对《伤寒杂病论》的诸多细节尚未了解,但对整部书的框架和基本思想是了然于心的。校勘的目的,非仅为了文献与考据,更多是为了证明孙思邈加减运用之方确是经方,以便为论文下一部分之研究做逻辑上的保证。临床运用方面,笔者借鉴清代名医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之思路,将《千金要方》中之经方加减方分为“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白虎汤类方”、“栀子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柴胡汤类方”七类。仅是初步探索,故并不完整。因分类方法与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不尽相同,笔者在每类方剂展开讨论之前,都会列出本类方剂所包括的具体经方名。这些类方之代表方,均包含在上文总结之134方内。这意味着:孙思邈能灵活运用这些方剂,是得益于仲景的缘故。最后在附录中将列出《千金要方》中经方加减方一览表,供查阅。总之,从残本《伤寒论》的校勘至《《千金要方》中经方加减方的研究,一切工作的目的在于继承前人经验,弘扬仲景学术,拓宽经方运用范围,直至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经方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