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桩核冠修复是临床牙冠大部分缺损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纤维桩因其生物相容性好、美观效果佳、机械性能良好,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似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纤维桩的最佳粘结剂为树脂类粘结剂,本实验选择双固化树脂粘结剂用于纤维桩粘结,树脂成核后,选取4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桩核预备,通过染料渗透法观察纤维桩边缘微渗漏的情况,检测不同时间桩核预备产生微渗漏情况。观察纤维桩粘固后不同时间桩核预备,对纤维桩与根管之间微渗漏的影响,探讨桩核预备的最佳时间,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单根,釉质发育良好,根尖发育完全,根尖孔无破坏,无龋,未进行过牙髓治疗,长度在20-25mm之间的下颌单根牙80颗,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40颗,实验组又依据桩核预备不同时间分为A1、A2、A3、A4组,每组10颗,对照组分为B1、B2、B3、B4组,每组10颗,所有样本经根管预备,根管充填,桩道预备,纤维桩粘固,树脂核形成后,实验组(A)分别于桩核粘结2、10、30、60min后行桩核预备,对照组(B)分别于纤维桩核用树脂双固化粘结剂粘固2、10、30、60min后不备牙,备牙后将所有标本的根尖孔用封闭剂封闭,整个根部涂两遍指甲油,间隔时间1h,待完全干燥后用粘蜡包埋根部至肩台处。把所有样本分别浸泡在2%亚甲蓝中染色,37℃恒温保持一周。一周后将两组所有样本从亚甲蓝中取出牙齿,蒸馏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粘蜡及指甲油,进行脱矿、脱水、透明化处理,并一直保存于水杨酸甲酯溶液中。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根管内壁的长度及宽度。采用Saunders提出的分类记数标准进行结果记录,DP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体视显微镜下,经过染色和透明化处理后的各组标本的微渗漏检测结果见Table1。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A1的微渗漏明显高于对照组B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2的微渗漏明显高于对照组B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3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B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4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B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1,B2,B3,B4组之间微渗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A1和实验组A2之间微渗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A1和实验组A3与实验组A1和实验组A4间微渗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3和实验组A4之间微渗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实验组(A组)微渗漏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桩核预备对纤维桩与根管之间微渗漏有影响。
2、间隔时间不同的各备牙组之间的微渗漏有差异,30min内,桩核预备间隔时间越长,微渗漏越少,30min后则无明显差异,纤维桩粘结后桩核预备时间应在30min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