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属信息在土壤质量及其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中的应用探讨——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市区域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4363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市的土壤质量情况,以土属类型为评价单元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生产潜力情况。在本研究中,影响土壤质量及其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土属信息为地形坡度、母质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和质地等因素。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内土属类型的土壤质量状况差异比较明显。洪冲积壤质潮褐土、潮土,均为洪冲积物,土层深厚,粘粒含量适中,是比较适宜的耕种土壤类型;而麻砂质中性粗骨土,多为残坡积物,土层很薄,粘粒含量低,是土壤质量相对比较差的土壤类型。研究区域内的土属类型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适宜的耕种土壤类型,如潮土、部分褐士(包括黄土质、洪冲积壤质石灰性褐土和潮褐土);另一类为研究区域内的保护性土壤类型,如草甸风沙土、冲积土(砂质利砂砾质)、草甸沼泽土和部分褐土(包括麻砂质褐土、麻砂质淋溶褐土、麻砂质褐土性土、硅质石灰性褐土、灰泥质石灰性褐土以及麻砂质中性粗骨土。 2.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生产潜力差异比较明显,不同土属类型对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影响较大。对于适宜的耕种土壤,加大投入管理力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内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优化粮食产量布局;对于保护性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的优先选择为生态性利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保护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3.为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提供一种尝试性的方法。通过利用FAO的农业生态区法,联系我国的实际土壤分布情况,在中比例尺区域范围内,以土属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大小,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为我国的节约化、集约化土地利用服务。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玉米为指示植物,以吉林省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土柱培养法和田间栽培法研究不同容重条件下玉米根系存在及腐解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对2mm和5mm粒径黑土、冲积土通气
The 22.2 multichannel system and its simplified system with 10-channel and 8-channel have been proposed, which brings people 3 D listening experience. But these
本文主要研究水溶性植物残体分解物对表层土壤碳酸钙溶解和向下运移过程的影响。试验通过对北方有代表性的草本植物(紫花苜蓿、羊草、冷蒿)凋落物的微厌氧培养,获得不同分解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