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V的3D手机立体图像合成算法及虚拟视点合成算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能够在屏幕上真实地再现自然的三维景观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随着宽带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工艺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立体显示技术特别是自由立体显示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人类离这个梦想也越来越近。目前,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军事、数字多媒体娱乐、工业控制、航天、医疗等诸多领域。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如今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电视、电话、智能家居网络等多媒体的业务处理中心。将自由立体显示技术应用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当前立体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另外,由于目前3D图像、视频等资源较匮乏,并且拍摄的多视点图像数据量较大,占用较大带宽,不适合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因此基于原视点图像进行新的视图合成等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人眼立体视觉原理,然后深入研究了基于光栅的平板自由立体显示器显示原理,对基于狭缝光栅和柱透镜光栅的自由立体显示器进行了数学建模和光学仿真,得到了基于狭缝光栅的立体显示器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和视区分布图,得到了双视点柱透镜光栅立体显示器的光强度随观看角度的分布图。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AIV(Average Information Value)的适用于立体手机的立体图像合成算法,该方法对左右视图相同坐标位置的像素值进行线性加权得到中间视图,然后将生成的中间视图与左右视图进行采样,并进行插值合成立体图像。其次,对立体手机视点图像之间串扰的存在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串扰和观看视角对本文提出的算法和传统立体手机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对于虚拟视点生成技术,详细介绍了针孔摄像机模型和基于DIBR(Depth Image Based Rendering)技术绘制虚拟视点图像的原理,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左右两个参考视点和深度图生成虚拟视点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图像的空洞修复算法。仿真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立体图像合成算法能够扩大3D手机的立体可视区域,并且降低非最优观看区串扰,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对光栅式3D手机的设计和优化有重要意义。另外,使用本文提出的虚拟视点合成算法和空洞修复算法绘制的虚拟视点图像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空洞数量,缩小空洞面积,在主观上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来识别、跟踪目标和进行无线通信的新兴技术[1]。射频识别相比其它技术,具有无需接触、识别速度快、安全
伪随机码同步是任何扩频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对短PN码捕获算法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也取得了不少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当前对伪随机码同步的研究主要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从自然场景中检测并分割出显著物体是一个活跃的课题,也产生了很多有意义的应用。当前大多数的显著物体检测方法利用颜色信息以及多种先验信息来获得较好的
首先围绕手持移动设备的应用实际,阐述了视频图像分割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然后深入比较分析了现有的理论和算法,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基于Intel Xscale嵌入式处理器,实现了OpenGL
合成孔径雷达是的二维成像(距离和方位)雷达,其方位分辨率决定于合成孔径长短,而距离分辨率则借助于宽带信号的脉压技术。由于距离分辨率与信号的带宽成反比,要想获得距离向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上的应用日趋增多。随着网络黑客与计算机犯罪活动的猖獗,人们对于网络与系统安全展开了大量研究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是后3G通信系统的重点技术之一,而无线网络的MAC协议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探讨了第三代自动链路建立(3G-ALE)和IEEE 802.11 DCF两种多址接
二层VPN(虚拟私有网络)作为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现有各种二层链路技术(ATM,FR,PPP和Ehtemet等)接入到MPLS网络中,使MPLS成为一个多业务承载平
人类对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数字图像和数字视频应用系统的发展,衡量系统重建图像质量的优劣是评价这些应用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数字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中,直接用人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