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亲和围产儿的影响。
2、探讨孕产期心功能损害对心脏病患者的长期影响及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1、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14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2、对孕产期心功能III-IV级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和早产小于胎龄儿及出生时有窒息情况的早产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产后3月至产后10年不等,了解产后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情况和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1、①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不明原因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359例,占31.44%),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91例,占25.48%),其发生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99例,8.67%),发生率位居第三位的为心肌炎和心肌炎后遗症(共284例,占24.87%)。②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心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尤其紫绀型先心病、大缺孔型先心病、重度二尖瓣狭窄、风心病伴房颤以及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或风心病患者更易发生心功能衰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的心衰发生率高,分别为80%和52.17%。心脏手术能改善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孕期心功能I-II级占90.34%。③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剖宫产率较高,占79.25%。④心功能I-II级患者新生儿平均孕周和平均体重与正常妊娠无明显差异;心功能III级患者平均孕周(36.28±2.39)周,心功能IV级组平均孕周(35.60±2.68)周,心功能III-IV级患者,干预性流产、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产儿疾病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高。
2、①随访心脏病患者和早产儿分别为68例和31例,随访率分别为36.36%和31.31%。②产后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情况I-II级者48例(70.59%)。③产后无心脏手术的器质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风心病)患者死亡率高(共4例,14.81%),而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产后无死亡病例。④多数早产儿体格发育正常。孕龄<33周及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体格发育落后情况多见,分别为3/7例和3/3例。
结论:1、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不明原因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心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的心衰发生率高。孕前心脏手术可以改善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安全妊娠,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孕期加强监护,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随着心功能的下降,妊娠的平均孕周缩短,围产儿病率升高。
2、妊娠合并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产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好。无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死率高。孕龄和出生体重是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