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剧《白毛女》被认为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开山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加入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借鉴西方歌剧艺术形式和中国传统戏曲手法,为后来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新路。笔者参与了民族歌剧《白毛女》复排和公演,饰演白毛女一角,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人物塑造和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由此而引发了本文的探讨。本文以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三个经典唱段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唱段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为探索民族声乐教学实践经验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和方法;第二部分针对《白》剧在艺术形式和历史人文背景上进行溯源,对歌剧体裁从剧目创作、演出和传播过程进行梳理;第三部分通过主人公喜儿的三个经典唱段在音乐本体、演唱特点及戏剧形象的分析,来指导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最后,综合分析歌剧艺术特征、情感表达、演唱特点及其对应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歌剧表演能力和提升其综合素养。以期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歌剧体裁和促进民族声乐演唱教学方面与相关学者进行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