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c AB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希望能对临床诊疗有所借鉴。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20年97例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实际纳入97例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患者。男性57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c AB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希望能对临床诊疗有所借鉴。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20年97例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实际纳入97例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患者。男性57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54:1。2.临床症状: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81.91%,77/94例),其次为发热(76.60%,72/94例)、呕吐(59.57%,56/94例)等。3.脑脊液特点:43.53%(37/85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2000*10~6/L)。30.34%(27/89例)的患者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低于1.9 mmol/L。31.65%(25/79例)的患者脑脊液血液葡萄糖比值明显减少(<0.23)。4.病原学:仅在37.11%(36/97例)的患者中获得病原学依据。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7.78%,10/36例)为最常见病原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25.00%,9/36例)及肺炎克雷伯杆菌(11.11%,4/36例)。5.常见细菌性脑膜炎的对比分析:相较于肺炎链球菌、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白细胞总数(13.21*10~9/L:20.63*10~9/L,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25%:93.20%,P<0.01)、脑脊液多核细胞比例(64.50%:90.00%,P<0.001)、脑脊液蛋白质(3.20g/L:6.16g/L,P<0.05)均更低。血液淋巴细胞绝对值(1.10*10~9/L:0.57*10~9/L,P<0.05)及脑脊液单个核细胞比例(30.50%:10.00%,P<0.05)较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高。6.预后分析:对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更高(60岁:49岁,P<0.01)、总蛋白(65.95g/L:69.46g/L,P<0.05)、白蛋白(34.00g/L:40.00g/L,P<0.01)更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0U/L:28.0U/L,P<0.01)更高。对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OR:0.961,CI:0.930-0.994,P<0.05)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74,CI:0.953-0.996,P<0.05)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比较于细菌性脑膜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总蛋白(63.00g/L:70.50g/L,P<0.01)、白蛋白(33.00g/L:40.00g/L,P<0.001)更低,脑脊液多核细胞数(201.00*10~6/L:1121.00*10~6/L,P<0.05)及脑脊液葡萄糖更低(2.00mmol/L:2.70mmol/L,P<0.05)、脑脊液蛋白质更高(4.02g/L:1.74g/L,P<0.05)。结论:1.近半数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具有典型临床特点。其余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脑脊液特点及较低比例的的病原学确诊患者使中国西南地区的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更为困难。2.最常见的致病菌为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细菌性脑膜炎的特点,在血液、脑脊液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存在明显差异。3.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预后不良。通过对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血清白蛋白降低及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而相比较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一般情况更差,而颅内炎症更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并探讨跟骨倾斜角(CPA)、外侧纵弓角(LLAA)、内侧纵弓角(MLAA)和距骨第二跖骨角(SMAOT)作为评估儿童扁平足严重程度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4月间门诊经骨科医师诊断为扁平足且年龄≥3岁的193例患儿(351足)的病历资料;分别测量出负重正位X片上的SMAOT以及负重侧位X片上的Meary’s角(MA)、LLAA、MLAA和CPA;测
目的:探究淋巴结取样数目与结果对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规范化治疗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描述生存结局,根据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目分组,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差异。Pearson卡方检验用
目的: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单病区近10年来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诊断及治疗的NB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并评估患儿预后。对收集的资料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472例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
目的:评价大转子骨骺阻滞术(greater trochanteric epiphysiodesis,GTE)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78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X线是否存在大转子上移(overgrowth of the greater tro
目的:分析13例5α-还原酶2缺乏症临床特点,探讨该病基因型及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3例5α-还原酶2缺乏症患者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基因检测结果及诊疗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有外生殖器发育异常。11例患者生后按男性社会性别抚养,2例患者生后按女性社会性别抚养。11例患者进行了人绒毛膜促性腺(HCG)激素激发试验。13例患者共检测到6种不
目的:分析有无辅助通气下的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B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初次诊断P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辅助通气分为辅助通气组(n=21)和无辅助通气组(n=27)。总结并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2组患儿主要以高热、咳嗽起病,与无辅助通气的PB患儿平均年龄相比,需辅助通气组平均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
第一部分斜外侧入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背景和目的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导致严重腰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目前,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目的:探讨儿童胰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胰性胸腔积液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大量血性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岁男孩,胸闷、活动后劳累1+月。血尿淀粉酶升高,胸腹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和胰腺病变,腹部彩超提示胰腺假性囊肿,腹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提示慢性胰腺
目的:乳腺癌术后行胸壁+区域淋巴结辅助放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内乳区淋巴结放射治疗(IMNI)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内乳区淋巴结放射治疗的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根据是否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分为内乳区淋巴结放射治疗组与内乳区淋巴结未放疗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患者基线后,
目的:评估13C-UBT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准确性;探讨年龄、性别对13C-UBT结果DOB值的影响;分性别、年龄计算DOB最佳截断值。方法: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H.pylori感染390名儿童及排除H.pylori感染189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3-18岁。分析不同年龄、性别H.pylori感染儿童DOB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