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指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使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群都能获得所需要的服务,特别考虑那些在社会中不能公平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低收入阶层及弱势群体。一直以来,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农村金融全覆盖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研究长株潭三市普惠金融问题既有助于了解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也能为当地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参考。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普惠金融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对长株潭三市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统计描述和分析,发现长株潭三市范围内县域银行机构网点在乡镇实现了全覆盖,乡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覆盖范围扩大和水平提升,县域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开户得到普及。然后从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服务质量三个个维度构建长株潭三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TOPSIS方法进一步对长株潭三市2009年一 2014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长株潭三市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近两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状况,并且存在显著地区域差异性。为了进一步发现长株潭三市普惠金融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以TOPSIS方法得出的11县城个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综合指数为因变量,自变量选取人均GDP、财政贴息(含风险补偿)占比、直接融资占比等指标,通过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具体分析各指标对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得出财政贴息(含风险补偿)占比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都与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显著地正相关。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政府、金融机构及居民和中小企业的不同职责范围。即政府部门应致力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市场化程度、教育普及;金融机构在加大农村地区的设施建设、加大网点布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创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及服务对居民的吸引力;居民和中小企业要提升金融参与能力,强化信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