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已然成为了世界各国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据统计全球有80%以上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的,而海上通道作为国际贸易中海上运输的重要载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进出口货物贸易国,海上通道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涌现出了大量学者对其风险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海峡/运河被视为海上通道中的关键节点,是远洋船舶航行的必经之地和诸多利益的交汇处,由于海上通道是一个链条状的系统,因此关键节点安全状况的优劣对海上通道安全状况的影响极大。在现实中,影响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的风险因素的有很多,这些因素呈现出不确定性强、难以量化且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等特点。而通过大量阅读关于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有些研究会忽略掉数据量匮乏的、发生的概率小的风险因素,只考虑可量化的风险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一定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此外,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由于专家们的个人经历不同,使得提供的偏好信息存在分歧、形式多样等问题,而以往的方法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存在诸多局限。所以为保障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通航安全,对其风险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广义网络分析法(G-ANP)来对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首先,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的风险因素,建立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风险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出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且基于0.1-0.9标度与1-9标度,对相关风险因素的威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得出偏好信息;随后,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构建出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模型考虑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将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定量化、考虑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处理专家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偏好信息、消除分歧。主要通过构造复杂偏好矩阵、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与改进、根据特征向量法的随机偏好方法计算出指标权重等一系列步骤;最后,结合指标权重与指标属性值得出了风险评价结果,并同以往相关文献结果及现实情况进行对比,来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涉及到我国战略物资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以及霍尔木兹海峡风险较高,尤其是马六甲海峡风险得分最高。此外,关键节点易受到军事冲突、海盗袭击等风险因素的威胁。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降低往返于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船舶运输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