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以来,以阿里巴巴集团、腾讯集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着力于借助互联网形式逐渐渗透与发力于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发起了强势的挑战。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将针对性地分析与探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三大类的经营业务的影响。本文首先有条理性地界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同时详细阐述与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与显著特征。在相关概念与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比了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优势,还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三个层面的经营业务受到其趋势性影响,并探究分析了这两者在不同经营业务上的竞争形势,以及在此状况下传统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策略建议。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互联网金融的不同业务模式主要通过从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利息收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状况。其中,由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余额宝类等产品对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所产生影响的影响相对较大。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但绝不是洪水猛兽。与互联网金融相比较,商业银行主要在通道类业务和投资理财类业务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商业银行需要扬长避短,并且在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中寻找机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逐渐开放以及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面对的市场环境将越加复杂,其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它的出现更多地是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一种补充和引发一种“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冲击,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以及应对态度应迅速调整、转变;其次应调整经营战略,重新制定战略规划、调整战略定位以及是否需要战略联盟;最后,应以“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拓展业务渠道、创新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