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君子”是中华美德凝结在人的主体生命之中的理想人格范式,是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以期达成的理想境界之一,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君子”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着历代士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论语》《孟子》《荀子》中分别阐述了丰富的君子思想,他们君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历程,实质上也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嬗变历程。孔孟荀赋予“君子”以丰富内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子”是中华美德凝结在人的主体生命之中的理想人格范式,是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以期达成的理想境界之一,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君子”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着历代士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论语》《孟子》《荀子》中分别阐述了丰富的君子思想,他们君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历程,实质上也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嬗变历程。孔孟荀赋予“君子”以丰富内涵,并从主体意识方面将“君子”上升到生命的理想境界与价值追求。孔子“不问马,先问人”的人本情怀,体现了其类意识的充分觉醒,而后孔子发挥个体意识以“德”配“位”,完成君子内涵由“位”向“德”的转变,德行君子便成为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怀仁行仁,充分发挥“为仁由己”的主体能动性,以仁心爱人爱物,进而“以仁言智”“以仁行勇”“依仁守义”“以仁注礼”“行仁守信”,君子在区别于“物”而为“人”的前提下,以“仁智勇义礼信”等德行修养身心,进而别于他人而为君子。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根本途径在于发挥自身主体意识,以“忠”修养自身,以“恕”待人处世,由“忠恕”归于“仁”,最终追问至“中庸”的人生和美境界。孔子对君子人格的探索,无关利益,无关权势,代表着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对人生价值与理想家园的向往追求。孟子继承孔子君子“仁”之特质,认为“仁”规定了人的本性,人的一切行为统摄于“仁”,依据“仁”之内心深层的意识形态,进而内究“仁义礼智”四德之原。相对于孔子,孟子将君子大“义”凸显了出来,为义与否,全部取决于主体意愿。在“仁义”之下,源于“恭敬之心”的“礼”成为君子主体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反诸于“是非之心”的“智”培养了君子的自我智能智德。正确把握自我主体意识,修心以修身而成君子。孟子在对自我的高度重视中,以性善论为根基,通过“存心养性”保持善性善端,以“养浩然之气”塑造君子“大丈夫”的气节,高扬“万物皆备于我”的独立个性,使得主体个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扬。荀子继承孔子君子思想,将“礼”抬升到至高地位,重视君子理性个体意识的培养。荀子认为,由于人之先天性恶,故需要通过后天的“化性起伪”“治气养心”等学习行为改变先天本性,将礼义礼法等理性要求内化为主体的理性自觉行为。较之孔孟,荀子更注重君子的社会政治效应,寻求“内圣”以达“外王”的理想社会。荀子肯定了君子的后天努力,重学知行礼义,向善为美,秉持“涂人可以为禹”的个体意识,正视与肯定自我价值,实现个体理性自觉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过程如一条闪闪发光的星河,在历史的宇宙中熠熠生辉,孔孟荀作为这条长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心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发挥与发展着个体意识。孔子在探索君子之“仁”时,个体意识觉醒并得以宣泄;孟子在凸显君子之“义”时,充分发展了独立个体意识;荀子在强调君子之“礼”时,肯定了理性个体意识的价值。在孔孟荀等先秦儒者们的努力下,先秦儒家“君子”思想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为培养与时俱进的道德楷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三角函数概念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重难点,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作为三角函数知识体系的核心,是继续学习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式、具体函数型的图象、性质的重要基础。而高中阶段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困难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学生不理解为何这样定义三角函数,不理解这一定义与初中已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不理解学习这个定义以后有何用处等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任意角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江南地区的受教育女性迅速增多,因而使得江南地区的女性书家大量涌现。这些女性书家以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及苏州府划出的仓州这“八府一州”的地域为基础,同时随着她们的交游活动也扩展到更大的地域,她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在由男性所书写的历史中有了足迹,但这种记录毕竟稀少,无法还原江南女性书家的真实处境与书法生活,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
钾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和能量密度高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潜在的替代品,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缺乏高比容量、循环寿命长的正极材料,使得这类新型电池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本研究分别采用水热前驱体法、溶胶凝胶法和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新型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P3型K0.5MnO2。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水热前驱体法制备的K0.5MnO2(H-K0.5MnO2)具有粗糙的表面和较多的内部孔隙,有利于电
心境状态是个体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社会的重视,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青岛市某高级中学二年级的60名高中生(男生、女生各30人)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式心境量表(POMS)测量其心境状态。根据TMD总分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
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旧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据此编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5)必修A版》教材(以下简称为“旧教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对于国民素质以及人才培养的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并制定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慕课课程和相关学习资源。慕课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给学生的知识拓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也相应增添了大量线上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且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线上课程的研修纳入到学生课程学分的考核体系中。体育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需要兼顾知识学习与身体练习,同时基于慕课的不断发展也在与时俱进,打造出了很多体育精品
1952年,高低杠列入奥运会,成为女子体操四项之一,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难、新、力、稳、美、智”是制胜的关键,其中“新”是推动高低杠发展的灵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低杠因不断注重“动作创新”获取了很多优异成绩,一度成为了世界高低杠技术发展的引领者。近几年,我国高低杠创新能力有所削弱,相比高低杠强国,动作创新数量、质量和速度逐渐下降,高低杠创新理论研究较为匮乏,国内外运动员水平
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士风的形成期和奠定期。经学的兴盛无疑会为东汉一代的士风深深打上儒学的烙印。在治国经学化、学术儒家化、儒家伦理固化背景下形成的东汉士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整体社会风貌。儒学的辉煌发展影响着士人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儒学气息也渗透到士风的各个方面。在政治层面,东汉士人的治世之风以循吏在任上推行儒家教化为突出表现,循吏承担着“吏”与“师”的双重角色,他们对传统儒家治国思想的践行和深化,推
清代早中期,易学界兴起对宋代易图学批判的思潮。以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胡渭、张惠言等为代表的清儒对“宋易”进行反思。其中,张惠言《易图条辨》是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本文选取《易图条辨》三类重要辨析,即“河图”“洛书”之辨、刘牧《易数钩隐图》四图之辨、“太极图”渊源之辨,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易图条辨》的独特价值。首先,张惠言辨“河图”“洛书”之非。张惠言通过分析《易图通变》等典籍,认为用“十数”“
2019-2020赛季CBA季后赛于2020年7月31日开赛,本次赛事与以往季后赛的赛制有所区别,本次季后赛前两轮改为单场淘汰制,常规赛前四名首轮轮空,半决赛与总决赛采用三局两胜制,这样的改动使得球队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给比赛增添了对抗性与观赏性。经过激烈的角逐,广东队成功地卫冕了总冠军,并且赢得了球队的第10座总冠军奖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队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攻防能力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