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近些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增长率更是达到新的高度。大量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流向发达国家,并购投资的产业结构近些年也不断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优化。并购往往是获得品牌、技术和市场渠道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的主要投资方式之一,理论上应具有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具有获取关键资源这样的倾向,那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否实现预期的效果,母公司是否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值得探索。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的结论存在不一致,学者倾向于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但其中对制度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有待补充。因此本文从制度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的制度影响机制,并通过使用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进而依据制度影响理论机制建立假设,检验了母国制度、东道国制度和国际投资规则异质性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水平的影响。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逆向技术溢出,以及制度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从制度的视角总结并构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制度影响机制。同时,本文使用商务部和汤姆森SDC的并购数据,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东道国分布、产业结构、并购形式和效率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理论机制和假设,本文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本文在第5章的实证检验中首先通过双重差分的回归方法验证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选取了三个母国制度因素研究母国制度如何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其中两个为地区层面的制度因素,分别是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地区开放水平,结果表明这两个母国制度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水平有显著影响。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的企业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作用更明显,在地区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的创新能力提升相对较大。第三个显著影响中国企业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水平的母国制度因素是企业政治关联水平,政治关联程度越高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其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越不明显,且这种负向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样本分组检验政治关联的影响进一步发现,在西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地区,政治关联水平的提高给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带来的阻碍作用比在其他地区更为凸出。
  本文接下来对东道国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良好的东道国制度环境能够促进中国企业并购产生更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并且通过样本分组检验发现东道国制度环境的有利影响在民营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显著,也就是民营企业更能通过向制度良好的东道国实施海外并购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认为国际投资规则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影响也属于制度影响的范畴,并且通过使用文本聚类Cosine相似性分析方法对国际投资协定的内容进行量化,从而度量国际投资协定的保护力度。将量化后的国际投资协定保护力度作为回归方程中的关键变量检验国际投资规则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整体上国际投资协定保护没有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但是将样本进行分组之后,实证发现国际投资协定保护能够大大促进对以制度较好的东道国为对象的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以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东道国为对象的并购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作用。通过将样本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组后进一步发现,国际投资协定提供更好的保护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民营企业的作用则不明显。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之后,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制度影响的视角研究中企业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选取了中国海外并购的几个典型案例,包括吉利集团、迈瑞生物医疗公司和上工申贝集团。研究发现这几个企业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海外并购获得了技术的逆向溢出,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前文的理论,本文进一步在案例中检验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和制度影响机制。最后,本文总结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据此得出现实启示,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本文通过综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作用机制、传导机制,以及母国制度、东道国制度和国际投资规则三方面影响的分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构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制度影响机制。二是,本文的实证研究检验了母国制度、东道国制度和国际投资规则三方面制度的影响,检验的范围比较全面,而将国际投资规则纳入制度框架下进行检验也有所创新。三是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微观层面数据验证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以及制度对企业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四是通过使用文本聚类Cosine相似性分析方法量化了国际投资协定的保护力度,为度量国际投资规则内容的异质性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实证结论也更具针对性。
其他文献
出口退税政策不仅是一项对外贸易政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不仅能有效地消除重复征税,促进出口,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差异化的出口退税政策还能够优化国内的资源配置,引导调节产业结构。在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对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CN区的经济社会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中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通过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以资本和技术为主要目标的招商引资工作极大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考核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广东省身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借地理、人文、政策的优势,以发展招商引资为重要手段,扩大了对外开放水平,尤以珠三角地区发展为显著。然而广东东、西、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发展程度较珠三角地区落后。在这类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来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成
学位
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医院、医生、医疗贯穿于每个人生命的始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享有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相应的医疗费用也就水涨船高。健康风险及其医疗费用支出存在的不确定性,成为现代家庭重要的经济风险来源。由健康风险引致的现时及未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增加了家庭的财富经济风险。尤其对于中国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截止到2014年底有42.1%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为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缓解“因病
货币政策是调控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松紧的总开关,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对实体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虽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却因其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始终是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根据具体作用机制的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可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中国银行业占据金融业主导地位的情况尚未发生显著改变的金融格局下,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理应成为中国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再局限于只追求数量上的多少,而是开始朝着追求质量高低的方向在转变,着眼于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农产品,食品安全更是在当前社会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了农业提质增效等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农产品安全供给是值得研究的话题。追溯到农产品生产源头,农户是生产经营农产品的最初生产者,从耕地、买苗、撒药、施肥到采摘,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关
学位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因而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从20世纪中叶开始,许多地区和国家开始形成金融集聚现象,并产生了一些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带动了当地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金融产业迅速的发展与问题并存,金融产业集聚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区域差异特征明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趋势,但经济数量绝对增长背后是一系列问题的凸显,如资源消
学位
水果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水果产业作为农业,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也会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其发展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阻碍,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对水果产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果农的抗风险能力,引导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针对产业风险的研究集中在工业、工程项目方面,专门针对水果产业风险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将广安柑橘产业中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
学位
四川名山是中国绿茶第一县,其生产的茶叶远销海内外。但名山区茶农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茶叶初加工水平低下,导致茶叶质量检测力度大,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也制约着名山区茶产业的发展。  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监管,是茶叶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引导茶农加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可促进茶农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下减小信息不对称问题,能激励茶农进行安全生产。本文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等理论基础和
学位
国内会展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五大会展经济带。近年来成都市会展业发展迅速,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成都市会展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会展水平的提升,同时对于成都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高端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乘数效应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为基础,先对会展业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做理论分析,再对成都会展业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总结会展业与经济发展相关的
学位
生产要素空间集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产业集聚发展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集聚的不断发展,已有部分行业出现了拥挤效应。  当前关于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多以制造业整体为研究对象,因此尚未能揭示该影响在制造业细分类中存在的差异。本文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并利用2007-2016年四川省26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产业集聚三大效应对四川制造业国际竞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