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访花行为和繁殖生态学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Parnassiida szechenyii Frivaldszk)种群生态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研究其访花行为和繁殖生态。调查四川绢蝶蜜源植物的开花动态并跟踪观察其访花行为,测量单花停留时间、访问的2朵花之间的距离和访花总时间,并确定其花间运动式样;跟踪观察四川绢蝶交配及产卵情况,用秒表记录交配总时间、交尾后的飞行时间及伏地爬行时间、总产卵时间、单次产卵时间,同时标记其交配地点和产卵地,用米尺测量交配地点距离和产卵距离,并以其为中心做样方,测量相关参数。结果如下:1.在青海祁连山地区,金沙绢毛苣的花期自6月中旬开始,单朵花的花期约为6~7d;鳞叶龙胆花期自6月中旬开始,单朵花的花期约为6~7d;天蓝韭花期自7月中旬开始,单朵花的花期约为6~7d。2.四川绢蝶在访花时通常飞行较为缓慢,或盘旋滑翔飞行,单朵访花时间大约在十几秒到两分钟之间,大多数四川绢蝶在访问完一朵花后都会飞到相对临近的蜜源植物上再次取食,曾发现过同一只绢蝶连续访花八朵。四川绢蝶在3种蜜源植物上的单花停留时间为:金沙绢毛苣上的为(18.79±1.71)s,鳞叶龙胆上的为(13.35±1.64)s;天蓝韭上的为(11.84±1.67)s。四川绢蝶在3种蜜源植物上的访花频率:金沙绢毛苣上的为:(5.7±0.7)朵/min,鳞叶龙胆上的为:(7.5±1.5)朵/min;天蓝韭上的为:(4.4±0.8)朵/min。3.交配在整个繁殖期进行。雄蝶活动能力一般较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山坡处盘旋飞翔来寻找未交配的雌蝶进行交配(已经交配的雌蝶因有臀袋而无法再次交配)。经对12对绢蝶的交配过程的观察,发现其交配多在晴朗无风的12:00~15:00之间,整个交配过程需152±36s左右。交配时,雄蝶与雌蝶贴地飞行追逐,速度快,变向急;落地后尾部相连,在草丛间爬行,间或贴地飞行3~5次。落地后不振翅。交配结束后,雄蝶先飞走,雌蝶伏地1min左右,在交配地点徘徊30s左右后飞走。4.四川绢蝶产卵一般在晴朗无风的12:00~15:00时进行,日产卵5~10次,单次产卵1颗,一个产卵点只产一颗卵,5×5m的样方中平均产卵3±2颗。每次产卵时间平均为:32±10s。卵的色泽呈乳白色,卵扁圆形表面有细的凹点,卵的大小1mm。5.四川绢蝶对产卵地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通过设置样地、实际产卵点和放弃的产卵点的比较发现,产卵点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近地面层的温度、距离寄主植物的距离和距离灌丛的距离。6.经5个聚集度指标分析产卵点的空间分布类型,确定四川绢蝶产卵点的空间分布呈集群分布。这可能是其寄主植物和灌丛的空间分布是集群分布的原因。因为寄主植物的距离和灌丛的距离灌丛是四川绢蝶产卵点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4<0.01和P=0.021<0.03)。
其他文献
为适应现代医院信息化管理需要,本院于2009年引进了血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血站的无缝连接,使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民族乐器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材料学和物理声学原理为基础,首次提出了采用软体材料制作“软体乐器”的新理念。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对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胎头位置异
摘 要 职业院校教材近年来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发展迅速,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内容安排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纸书形式的演化。伴随着MOOC、微课、互联网等内容形式和技术发展,各家出版单位联合技术公司相继开发了大量随书教学资源,突破了纸书单一文图表和四色印刷承载内容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纸书内容形式。  关键词 出版;教材;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