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针刺法对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为“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标本配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标本配穴”组予“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1次/天,连续针刺6天,间隔1天,四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其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绪,并观察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Fugl-Meyer感觉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感觉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提高(P<0.05),且“标本配穴”组的Fugl-Meyer感觉功能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2)两组MB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提高(P<0.05),且“标本配穴”组的M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3)两组HAD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HA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HA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且“标本配穴”组的HAD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4)两组临床疗效评分比较:治疗后,“标本配穴”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标本配穴”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标本配穴”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标本配穴”针刺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2)“标本配穴”针刺法在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情绪方面要优于常规针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