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MM/TMI资料在热带气旋强度估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的微波成像仪(TMI)观测到的亮温资料,对2007—2009年的亮温资料信息进行提取,计算了9个通道(10、19、37和85GHz的水平、垂直极化通道及21GHz的垂直极化通道)的亮温和极化修正温度(PCT)在不同范围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区域阈值与TC近中心最大风速之间的关系。利用逐步回归方法,采用参数对热带气旋强度进行拟合,并采用2010年的独立样本进行了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亮温信息可较好的反映热带气旋的强度,单个参数与热带气旋的相关度最好可以达到0.83,线性拟合的均方根误差接近Dvorak方法的强度估计误差;低频通道的亮温对于下垫面较为敏感,可较好的估计海上的热带气旋的强度;(2)陆地存在情况下,低频通道的参数和近中心最大风速的相关性明显减小,而高频通道各参数的变化不明显。低频通道对于不同的下垫面比较敏感,观测到的TC亮温值与低频通道地表辐射率相当,因此,在陆地上时,低频信息被掩盖,无法反映TC的强度,而高频通道几乎不受到陆地的影响。(3)海洋模型对于强度小于强台风TC拟合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在5m/s左右,平均绝对误差在4m/s左右:对于强台风及超强台风强度TC的拟合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65m/s和6.60m/s,平均绝对误差为7.76m/s和5.49m/s;模型的拟合误差在日(夜)间减小(增大),误差最小(大)值为6.00m/s (11.96m/s),估计值在日间偏大,夜间偏小。(4)陆地模型对陆上TC强度拟合的均方根误差为6.22m/s,平均绝对误差为4.92m/s,与Dvorak方法的强度估计误差相当。模型对于强台风及超强台风强度TC的拟合误差较小,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63、4.38m/s;均方根误差为4.34、5.43m/s;对于热带低压到台风强度的TC的拟合误差大,均方根误差在6m/s左右,平均绝对误差在5m/s左右。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概率度量空间上非线性算子的不动点与不动度问题,在概率赋范空间上建立了Leray-Schauder度理论并以此为工具讨论了其上的不动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介绍了概率度量空间理论与应用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概率度量空间中的一些本文所需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性质.第三章研究了概率度量空间上的非线性算子,证明了非线性压缩与非线性扩张的不动点的存
环境场引导气流、台风非对称结构和非对称对流系统被认为是影响热带气旋(TC)的三个基本因子。以往TC路径动力学的研究一般均分析三个因子之中某个因子的作用,属于单因子的工作框架。近来,Elsberry指出了单因子工作框架的局限。第一,单因子并不是固定的影响源,他们对路径的影响随时间变化,需要分析每个因子的时变特征和三个因子的共同作用。第二,TC路径预报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非线性问题处理起来较为复杂
泛函微分方程主要用于描述带有时滞现象的数学模型,带有周期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问题是当今泛函微分方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动力系统等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带有周期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Mawhin重合度拓展定理研究了三类时滞微分方程的周期解的存在性,给出了方程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性条件,在周期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
台风(TC)的温带变性过程(ET)对TC和其将要移入的中纬度环流的相互作用非常敏感,TC的强度和位置的小的变化就会导致中纬度下游环流的较大的改变,随之也会影响TC到达中纬度之后的路径。为研究TC在中高纬度的移动路径的数值预报误差来源,本文选取三个台风个例,采用WRF模式分别以多个相邻时次的再分析资料场为初始场进行多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TC与上游槽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的预报误差与TC转向后的路径预报
对2007—2010年暖季(6—9月)发生在江淮流域的19个无层状云(NS型)线状对流系统个例进行环流背景和地面形势分析。根据这些个例发生环境的整层可降水量,分成干环境(<50mm)和湿环境(≥50mm)条件下的个例。干环境下个例(5个)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高压后部型,湿环境下(14个)的天气形势可分为槽前型、高压后部型和槽后型。干环境下以槽后型为主,对流系统多发生在干暖区,湿度较小,发展剧
雷电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强放电现象,其产生的强电磁辐射能够耦合到电力架空线或者埋地电缆中,对电力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雷电水平电场是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关键参数,不过由于雷电水平电场的实际测量难度较大,因此就需要利用精度好、效率高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数值计算。本文对目前实际中计算雷电水平电场最常用到的频域和时域C-R算法以及基于Sommerfeld型积分的水平电场求解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给出了这些算
本文运用实测降水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以及WRF数值模拟精细化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年的江淮区域暴雨日数,并进行了暴雨背景形势分类分型。对具有西风槽与热带气旋配置类型的暴雨重点分析,以2011年江淮两次典型过程进行研究,其中“0625”暴雨中西风槽与热带气旋位置接近,而“0718”暴雨中热带气旋与西风槽相距相对较远。对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关键系统温压场正斜压性质、背景大气流场正斜压分量、以及暴雨区湿动力正
本研究首先较为全面的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了热带气旋的结构、路径、强度以及其环流内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进展概况。2010年超强台风“鲇鱼”在进入南海以后先后发生了一次路径和强度的明显突变过程,而当年的前期预报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通过分析卫星资料,可以看到台风“鲇鱼”移入南海海域后其东南侧长时间存在一个强度较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这个发生在台风环流内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台风母
根据中国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30站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OLR)逐日资料以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格点降水资料,对近30年(1979—2008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典型旱涝年夏季降水的低频特
本文采用1982-2008年的高分辨率海温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的热带气旋料,首先对6-8月经过东海黑潮海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随后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了黑潮暖舌对热带气旋的影响及其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统计分析表明,27年间6-8月经过东海黑潮暖舌区的个例共有30个,其中27个个例出现增强趋势,占全部经过暖舌热带气旋个数的90%。6、7月份加强热带气旋的路径走势在黑潮附近基本为东北-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