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人机协同配送的双层路径规划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战场信息化、智能化的演变趋势,当前战争节奏快、机动性高、物资消耗大,对相应后勤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装备物资运输方面。但是传统地面战场的物资配送多采用车辆配送,成本高、机动性差、易产生人员伤亡,无法满足当前战争的要求,很容易出现衔接不紧、保障不及时等现象。相比之下,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输技术,具有成本低、机动性高、操作方便、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等优点,应用于战场配送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无人机续航能力和载荷能力有限,大大限制了无人机配送的发展。虽然车辆配送和无人机配送同时存在相应的局限性,但是当两者协同时,车辆能够用作无人机的移动基站和移动仓库,扩大无人机的有效运输范围;而无人机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务,缩小车辆的行驶区域,减少成本并降低配送给人员的伤亡风险。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了车载无人机协同配送模式,并基于该模式对车载无人机协同的双层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建模和求解,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分析了车载无人机协同配送的双层路径规划问题。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可以在单次飞行中完成对多个目标点的配送,并且随着物资的逐次送达,无人机的载荷呈阶段性降低,而载荷对无人机能量消耗有很大影响。基于上述特点,构建了基于路径的两阶段模型,并根据模型思路,构造了基于剪枝思想的枚举算法,通过对小规模随机案例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第二,设计了两个求解这一问题的启发式算法:基于节约思想的启发式算法(H1)和基于回归思想的启发式算法(H2)。为了比较算法性能,构造了三个规模的随机案例,并分别对一车一机配送体系和一车多机配送体系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了两种算法适应性较高,均在数秒内快速构造可行解。同时,实验证明H1更适合一车一机配送体系,而H2在一车多机配送体系上表现更佳。第三,在求解时间宽松的情况下,本文设计了用来提高启发式算法搜索质量的模拟退火算法。针对问题的特殊性,设计了适用于此问题的4种算子,并加入了禁忌搜索算法的思想以提高搜索效率。通过对随机实验和实际案例的测试,证明了搜索算法能够较好地对可行解进行优化,并且通过对实际案例中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对车载无人机配送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对于无人机在无导航信息的未知环境中执行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架无人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SLAM可以获得更快的建图速度和更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搭载激光雷达的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对多无人机协同SLAM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对多机SLAM的基础:单无人机
2018年,美国兰德公司、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等多家智库不约而同地推出“政治战”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在现代战争方面存在根本性缺陷,单一的军事手段已无法满足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应改变对于传统军事战争的依赖,积极发展21世纪“政治战”(Political Warfare)能力。他们积极鼓动特朗普政府重拾冷战工具,对中俄等国发动“政治战”的背后,折射的是美国基于对中俄等国家快速崛起,挑战其全球霸权地位引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软件开发活动逐渐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了将开发人员从复杂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时间进行软件高层设计,而不必要将时间都浪费在程序的实现细节上,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程序合成领域上。程序合成旨在能够围绕用户意图生成出符合需求的代码,以辅助程序员的开发工作,程序合成也成为软件工程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程序合成领域面临着一些严苛的挑战
部队训管结合是一个老话题,却是一个新课题。一方面,不同时期的训和管有着不同的内涵、外延及相应业务工作,影响着训管结合的内容变化;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军队面临不同的发展背景、形势、任务和目标,使训管结合所能实现的程度、效果和目标等方面要求有较大变化。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改革强军踏入新征程,军委机关层面成立训练管理部释放了上层抓训管结合的信号和决心,也表明了当前的训管结合现状已不适应军队建设发展
目标检测识别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点研究方向,在民用领域主要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智能交通等,在军事领域主要的应用则体现在光电侦察、监视、告警和精确制导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复杂背景下地面可移动目标的检测识别问题,重点关注坦克、装甲车、特种运输车等有可能改变位置和姿态的时敏目标。此类目标具有目标小而多、目标类型多样、背景复杂和样本稀少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提出利用视觉显著性理
海洋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是各国经济和军事发展所必须的战略领域。水下传感器网络、海底光缆、水下机器人、水下无人潜航器(AUV)、蛙人等平台之间的通信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更高的可靠性。电磁波应用于水下,具有信息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截获概率低的特点。但是由于水介质的固有特性,导致水下电磁波通信面临一定困难,因此进行水下电磁波通信系统设计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学计算和仿真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得水下
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在线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在线社交网络浏览感兴趣的信息,并与兴趣相投的各种人交友,这些行为都是对用户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的刻画。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可以实现对特定用户及其社交关系的画像,从而为人物分析等应用提供支撑。但对于公众人物,他们不仅出现在在线社交网络中,在公众的新闻媒体中也包含有与其相关的大量资料和相关人物,这些构成了他们
由于自然语言文本的抽象语义与内容多样等特征,文本生成方法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自然语言文本在表达上形式多样、上下文内容动态变化,需要能准确理解并在线建模大规模文本上下文内容的方法。另一方面,基于模型的文本生成方法其生成的内容在语义上容易出现上下文主题不一致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主题模型的文本生成方法研究,旨在基于动态主题模型对文本的上下文内容进行动态建模,并且提供在线处理大规模数据
随着经济、科技和生产的飞速发展,航天器系统的结构设计日趋复杂,功能愈发全面,呈现出规模庞大、综合集成、深度智能等特征,伴随着航天器复杂程度的增高,其在轨故障发生率明显提升,遥测数据是地面管理人员或用户判断和了解航天器状态的主要途径,采用数据驱动方法高效、准确、及时实现航天器遥测数据的异常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针对航天器遥测数据,开展了单元和多元异常检测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
面部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MEs)是一种自发的,不自主的面部运动,一般当人因某种情感故意或无意识地试图隐瞒他或她的真实情绪时发生。最近,微表情识别由于其在临床诊断,商务谈判,审讯和安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构建大尺度微表情数据集的成本很高,主要是由于自发微表情难以诱导。这限制了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因为其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本课题围绕微表情图像和视频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