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特权和社会比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自己比别人特殊,应该得到比别人更优质的资源(特殊的待遇、大量的金钱、超人的名声和地位等),而无视这些资源是否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这就是心理特权。根据相关理论,心理特权会激发个体积极的自我图式,使以我为先的主观体验得到加强,表现出更多地自利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心理特权个体虽然拥有积极自我概念,但由于该概念主要源于个体极强的主观知觉,缺乏客观基础,因此容易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地通过外界信息进行维持和加强。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时常会在无意识中进行社会比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自我评价随即产生,其自我概念也跟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决策,表现出利己和利他和差别。本文意在探讨对心理特权个体而言,社会比较如何影响其利他行为,以及在不同社会比较条件下,个体利他行为的变化机制又是如何?本文通过三个实验,从内隐利他和外显利他两个角度全面考察了在不同的社会比较情境下,个体的心理特权水平与其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内隐联想范式以单因素被试间设计直接考察心理特权水平对个体内隐利他倾向的关系。实验二采用2(心理特权:高心理特权、低心理特权)×3(社会比较:上行社会比较、下行社会比较、控制比较)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呈现虚拟智力测验操纵社会比较,通过填写心理特权量表区分心理特权高低水平,以独裁者游戏范式,探讨社会比较情境对个体利他性代币分配行为的影响。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开展实验三,通过随机招募244名被试,测量其在不同社会比较情境下核心自我评价的变化,探究利他性代币分配行为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利他行为普遍存在于所有被试身上,但存在个体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心理特权个体的内隐利他倾向显著低于心理特权低分个体;(2)社会比较对个体利他行为有显著影响。和下行社会比较和控制比较情境相比,进行上行社会比较的心理特权组的利他行为受到显著影响;心理特权低分组在三种社会比较条件下的利他行为变化不明显。(3)社会比较对心理特权高分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
其他文献
译者所选翻译材料选自短篇小说《我知道我的爱情》一到十一章内容,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于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的爱情故事,揭露了黑暗时期对平民的压迫,歌颂了青年人的先进精神。该小说仍未有中文版译文发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英汉词汇互译时常需进行词汇转换,因此译者以文学翻译中的词汇转换为研究对象,以接受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期能对该论题进行探究并得到启发。本报告主要采以文献综述以及案例分析来建
监护人的类型包括有抚养义务/扶养义务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亲权监护人,还包括其他近亲属、与未成年人无血缘关系其他自然人、社会组织等非亲权监护人。在研究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时,如果只考虑受害人的利益,而忽略监护人与未成年人责任分配的平衡,全部以替代责任要求监护人承担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责任,那么非亲权人监护人可能因监护压力过大而拒绝担任监护人或过度限制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行动自由。这
为应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热岛效应加剧、地表透水性下降、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污染严重等一系列挑战,我国近年来开始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然而,由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在全面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厘清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有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是海绵城市建设和推广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首先
随着社科领域的深化发展,人们对术语管理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本研究摘选《术语学手册(第一卷)》中的以及两节为翻译研究范本。原文本长难句较多,介词和介词短语数量庞大,且有一部分英语介词和介词短语无法直译成汉语的对应形式。英语介词作为功能词连接句子和语篇,通常在句子结构中不可或缺。而汉语介词则相对出现频率较少,甚至往往汉语动词替代汉语介词出现。因此,英
当前我国以水资源为主体媒介的流域存在着水资源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再加上无序开发流域资源、围湖造田等人为影响,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流域生态进一步恶化。生态补偿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关系、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现阶段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并逐渐由纵向财政转移向横向财政转移转变。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话语和知识:社会认知视角》的第六章作为翻译材料。该书以自然知识理论为基础,论述了认知过程、社会分配、文化差异,以及阐述了在认识群体中,互动交流对语言和话语知识的“运用”。其中,第六章《话语、知识与文化》着重探讨了话语、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本章节含有大量的无灵主语句,其在英语中应用广泛,然而在汉语中却相对少见,因此为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英语和汉
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讨论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通过北京医院住院患者病案系统,收集2010年1月1 日~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医院住院治疗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5年第4版《WHO肺、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1为依据,以心房、心室、间隔、心包与心脏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心脏占位、心脏赘生物的排列组合为关键词,分别检索入院
1964年美国颁布《荒野法》,荒野保护的理念席卷全球。经历了50多年的漫长的发展,荒野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荒野地的识别逐步精确,荒野保护管理的质量逐步提升。中国建立了许多类型的保护地并且现存的荒野地面积在全球各国排名第六位,但是中国的保护地体系缺少荒野这一类型,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荒野保护机制,现有自然保护体系中的荒野地保护效果和管理质量也有待提升。中国荒野研究正处于初步阶段,荒野地识别评价、荒野保护地
2016年9月,最高法通过指导案例67号的发布确立了一项重要的裁判规则,即有限责任公司分期付款股权转让协议不适用《合同法》第167条关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法定解除权的规定。但由于该案例的裁判与当前立法及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件的裁判理由与结果有较大冲突,因此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赞同指导案例的裁判结论,但认为最高法在裁判说理上出现了论证不明的问题,甚至还有个别明显错误。此前学术界对此的批评主要集中在
“夜歌”在当地又称为“孝歌”,是指在停殡守灵的时段里所唱的一种以锣鼓伴奏、走唱形式的“丧葬歌”。现如今主要流行在长江流域。“夜歌”的历史悠久,其发源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统治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湖南、湖北、及四川部分地区,湖南作为“夜歌”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与集中的流行区域,而临湘地区又是湖南与湖北的交界处,由于临湘地区在古代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所以“夜歌”这种古老的音乐文化才得以在此地流传。在